@眾臣聽了,心里齊齊咯噔一下。
德豐帝這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太子這是在閩南做了什么?
德豐帝讓馮有才將奏折當眾念出來,眾人聽罷,亦是不禁臉色各異。
太子的膽子,真的不?。?
他在奏折中提到了籌措修筑堤壩錢銀的法子,他的核心法子只有一個,讓富商、士紳、地方豪強捐銀。
如何讓他們主動掏錢,自然要以利誘之。
凡捐銀千兩者,賜“義民”匾,載入府志;捐銀五千兩者,刻名于堤壩“功德碑”,流芳百世。
這兩者都沒有什么問題,真正大膽的在后頭兩條。
捐銀五萬兩以上者,授“堤工司丞”,專管本鄉(xiāng)堤務,子孫可襲職;捐銀十萬兩以上者,授“水利同知”,兼領漕運巡檢,享朝廷俸祿。
這不就是帶頭賣官嗎?
德豐帝看著堂下眾人,淡聲問,“諸位愛卿,以為太子此法如何?”
朝臣俱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皇上,此法有違律例,若開了這個頭,日后大齊朝豈非亂了套?那等苦讀的寒門學子,又當如何自處?”
“微臣附議,朝廷的官員任免并非兒戲,萬不能隨隨便便用銀子來衡量?!?
德豐帝看向吏部尚書邢世杰,“邢愛卿,此事你如何看?”
吏部負責的便是官員任免之事,他對此事的確最有發(fā)權。
邢世杰的心思轉(zhuǎn)了幾轉(zhuǎn),沉聲道:“回稟皇上,《大齊律》雖嚴鬻官之禁,然閩南水患實乃非常之災。臣以為,當以‘經(jīng)權之道’衡之。今所授‘堤工監(jiān)理’‘漕運協(xié)理’,一不管刑名,二不涉兵權,不過令捐資者代朝廷巡查河工罷了,微臣認為此法可行?!?
邢世杰表了態(tài),吏部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
但依舊有官員反對,一時朝堂上炒作一團。
德豐帝輕咳一聲,眾人這才齊齊收聲。
他目光淡淡掃向堂下極力反對之人,淡聲開口。
“文愛卿,你可有更好良策,在七日內(nèi)籌得百萬修堤銀?”
那位文大人瞬間啞口。
德豐帝聲音轉(zhuǎn)冷,“既如此,爾等有何反對的資格?閩南萬千流民,等不得你們這般扯皮!”
堂下肅然,無人再敢開口多說半字。
“以名換利,以權固責,以碑傳譽,朕以為,太子此法甚好!傳朕旨意,允太子權開此例,以活萬民,另,閩南災情后事,亦允太子便宜行事之權?!?
眾臣立馬齊齊跪拜,三呼皇上英明。
皇上的旨意很快送往閩南。
陸知苒得知此事,緊繃的心頓時松了大半。
原本她也一直在擔心銀子的問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銀子不夠,堤壩就修不好。
若此處堤壩再發(fā)生崩塌之事,那被萬民指摘的就是蕭晏辭這個太子。
陸知苒的確能湊出這筆錢來,但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想出。
她出了銀子,功績便落在了她的頭上,她不想牝雞司晨,搶了蕭晏辭的風頭。
好在,蕭晏辭自己便解決了此事。
此法對于一眾富商來說,實乃互惠互利的大好事。
蕭晏辭得了德豐帝的首肯,還得了那句“便宜行事之權”,頓時放開了手腳干了起來。
太子幕僚張貼出告示,將此政令廣而告之。
受災的老百姓們都覺得太子想得美,誰會愿意花那白花花的銀子買個名聲?
但沒想到,此事竟是一呼百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