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泊,曠野枯榮,大道小路,日起日落,青山不老。
一路煙塵馬蹄聲,偶爾夾雜著管芳儀嘀嘀咕咕的咒罵聲。
被罵的對象沒反應,只是偶爾微微一笑,倒是袁罡聽著很不順耳,不時冷目瞅去。
管芳儀終究還是走了,不過是跟著牛有道走的,一路相隨。
人數(shù)不多,一行十騎。
圓方?jīng)]能參與進南州的風云跌宕,似乎有點心癢癢,這回聽說牛有道又要遠行,死皮賴臉跟來了。
至于公孫布那邊,沒有再派人跟隨。
公孫布遵了牛有道的意思擴大情報網(wǎng)絡,事情也漸漸多了起來,已不宜再到處跑。此行去往宋國,平常袁罡和管芳儀都有介入五梁山的情報網(wǎng)絡,知道怎么跟宋國那邊的探子聯(lián)絡,所以也沒必要再帶上五梁山的人。
一段山路中,一行勒停了坐騎,停在了一處進山的路口,正是進小廟村的路。
牛有道和袁罡都在打量入口四周,幾年未來,再見這個入口,感慨在心。
牛林、袁火、牛山三人從一行中撥馬出來,拱手告辭:“道爺,我們走了。”
牛有道笑著點頭,“代我向鄉(xiāng)親們問好?!?
牛林忍不住又問了句,“道爺,您真的不回去看看嗎?您家的老房子還在呢?!本筒钫f出祖墳來了。
管芳儀目光忽閃,略顯好奇地朝山路盡頭左右顧盼了兩下,她其實想去看看那個所謂的小廟村,想看看是什么風水寶地能出牛有道這樣的怪胎。
不但是牛有道,盡管她跟袁罡不對付,可眼力還是有的,能看出袁罡不簡單,一個小山村能出兩個這樣的人物,讓她如何能不好奇。
別說她了,就連隨行的陳伯等人也忍不住往山路盡頭多看了兩眼。
牛有道笑而不語,有些問題不需要回答。
袁罡喝道:“不要隆!
牛林三人只好再次拱了拱手,旋即撥轉坐騎沖入山路,馳騁而去。
牛有道偏頭看向袁罡,“你不回去看看?”
袁罡也沒有回答,兩腳跟一敲馬腹,率先往前路馳騁而去。
牛有道打馬追去,一行繼續(xù)上路。
從青山郡到齊國再到長平城,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尤其是死了三十多名弟兄后,袁罡終于深刻理解了牛有道之前讓他轉入幕后的事。
如同牛有道當初對他一樣,他現(xiàn)在也感覺到了自己和手下弟兄之間的距離拉大了,有些風險他經(jīng)的起,讓弟兄們跟著一起沖的話,和送死沒什么區(qū)別。
方明白,從另一個世界帶來的思維方式有點不合時宜,再把弟兄們訓練下去沒什么意義。主要是雙方的價值觀不同,他和牛有道可以四海為家,但弟兄們遲早要成家立業(yè)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讓那么多人都跟他們兩個一樣也說不過去。
加上那次力拼救出商朝宗后,商朝宗對他手下的人極為欣賞,而如今的商朝宗又坐擁整個南州,急需用人。于是袁罡順勢把弟兄們交給了商朝宗,讓弟兄們都去奔個俗世前程。
袁罡放手了。
這次,牛林三人回來,是準備將小廟
村的人全部遷出來。南州那么大,足夠小廟村的人脫離山村過上另一種生活。
其實牛有道并不希望小廟村的人遷出,他不認為村民離開了小廟村所過的生活就是更好的生活,然而牛林等人都認為那樣就是過上更好的生活,也許村民們也是那樣想的吧,所以牛有道也沒反對。
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他不會去勉強這些人。
至于這次帶上袁罡沒讓袁罡居于幕后,是袁罡自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能和金丹期的修士正面硬抗……
山水相連,放眼看去,遠處一地,鐘靈毓秀。
路線上所經(jīng)之地,管芳儀早就先摸清了,指著問道:“我說道爺,那地方就是上清宗吧?”
牛有道“嗯”了聲。
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一行疾馳而過時,管芳儀又問:“道爺,你不回去看看那嗎?”
牛有道一聲未吭,連看都沒多看一眼,如一陣風般過去了……
北州,數(shù)騎在山間官道上疾馳,唐儀與蘇破齊頭駕馭在前,后方數(shù)名上清宗弟子緊跟。
北州境內(nèi)有妖孽作祟,一行奉邵平波之命前去除妖安民,得手返回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