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師傅那邊,你親自去告訴他,不要有壓力?!?
“到時候,他只管展示手藝把最絕的活兒拿出來就行。”
“還有張老憨的豆腐坊,衛(wèi)生!”
“衛(wèi)生是第一位!讓他把壓箱底的本事拿出來做幾道山泉豆腐的特色菜。”
蕭薔拿著本子飛快地記,原本慌亂的心,不知不覺就定了下來。
這個年輕的書記,身上有股讓人信服的力量。
……
鎮(zhèn)政府的會議室里,趙海川親自坐鎮(zhèn),面前攤著石橋村的平面圖。
“從專家下車點開始,第一站村史館?!?
“王厚根你來講,控制在五分鐘,講咱們村竹子的歷史,講窮,講盼富?!?
“要帶著感情別背稿子。”
王厚根黝黑的臉上滿是汗,用力點頭。
“第二站竹編產(chǎn)品陳列室?!?
“蕭薔你配合周師傅的徒弟,把那些新產(chǎn)品打上光,角度、位置,怎么擺最好看現(xiàn)在就去給我弄!”
“第三站現(xiàn)場演示?!?
“周師傅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不要搶戲?!?
“燈光要足,把老師傅手上的每一個動作都照清楚?!?
“最后豆腐坊,午飯。”
“就一個要求,好吃。”
“讓專家們吃了還想吃?!?
……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考察日,天朗氣清。
一輛中巴車緩緩駛?cè)胧瘶虼濉?
車門打開,下來幾個人。
為首的是省農(nóng)業(yè)廳的老教授,頭發(fā)花白,戴著一副老花鏡,表情嚴肅。
旁邊是一個穿著商務休閑裝的年輕人,一看就是搞市場的。
還有一個來自文旅廳的中年女性干部。
趙海川和蕭薔迎了上去。
沒有夸張的歡迎橫幅,只有幾十個村民。
“歡迎各位領(lǐng)導專家來我們石橋村!”
老教授推了推眼鏡,點了點頭。
一行人走進竹編坊,立刻被陳列室里的作品吸引了。
年輕的市場分析員拿起一個竹編手提包,脫口而出:“這個編織密度,手工做的?”
周福生的大徒弟,一個叫王小軍的小伙子,有些緊張地回答:“是的,最細的竹篾我們用特制的工具要剖分成三十二根絲?!?
“成本呢?工時呢?能批量生產(chǎn)嗎?”
王小軍深吸一口氣,把數(shù)據(jù)報了出來。
年輕人聽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沒再說話。
接下來的現(xiàn)場演示,更是讓專家們開了眼界。
周福生坐在工作臺前。
他手里拿著一根竹篾,幾分鐘。
一個精巧的竹蜻蜓的翅膀雛形,就完成了。
老教授看得目不轉(zhuǎn)睛,連連點頭:“好功夫!這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
午飯設在張老憨的豆腐坊。
幾道簡單的家常菜,核心就是那板山泉豆腐。
一道魚頭豆腐湯,湯色奶白,鮮美無比。
老教授喝了一口湯,眼睛一亮:“好豆腐!好手藝!”
就在這時。
一輛印著“云州市環(huán)保”字樣的白色面包車停下,車門拉開,跳下來幾個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
“我們是市環(huán)保局的接到群眾實名舉報,說你們清河鎮(zhèn)石橋村竹編坊,在生產(chǎn)過程中違規(guī)排放污染水源?!?
“我們要進行現(xiàn)場檢查!”
趙海川站起身,臉上依舊帶著從容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