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很簡單的,我只是將你們家的半成品和諸葛夫人的天地精氣蝕刻板相互拼湊整合了一下,然后就弄出來了這個東西?!比f震不驕不躁的說道,他從來不覺得自己能用現有的東西拼湊出來神奇的玩意兒是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
“這個東西,其實不僅可以接天地精氣蝕刻板,也可以給電動機提供能源是吧?!毕嗬镏k如同蒼蠅搓手手,恨不得當場搓出來一個電動機,讓這玩意兒帶起來試試,這東西貌似解決了他們相里氏之前一直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
早先天變讓蝕刻相關的玩意兒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這件事給相里氏提了一個醒,后續(xù)搞機械的時候,在動力供應上都選擇了兼容,也就有天地精氣用天地精氣,沒天地精氣用蒸汽動力,但萬震搞出來的這玩意兒,相里謐一眼就看出來適配電動機。
相里氏出產的電動機算是目前的拳頭產品,雖說使用的電其實來自于天地精氣結晶轉蝕刻爐提供的玩意兒,但非常好用。
陳曦目前搞得某些相對比較高端的大型紡織業(yè),其機械設備所使用的動力源,其實就是相里氏提供電動機,當然早先電動機的能源來自于天地精氣蝕刻板,后來有了更好的天地精氣結晶燃燒爐,在有了比較穩(wěn)定的成果之后,就是拿這個作為動力源。
當然陳曦也擔心哪天天地精氣產生了暴動,不太穩(wěn)定,所以也做了相關的設計,故而這種大型紡織業(yè)多是放在長江地區(qū),實在不行,動力源就上水力,如果還不行,那就只能陳曦自己手動搓發(fā)電機的原型機,然后讓其他人進行研究。
老實說,陳曦其實不太喜歡自己直接給答案的那種方式,這樣容易讓研究人員失去研究的積極性,而且少了試錯環(huán)節(jié),對于科學而其實并非是什么好事。
所以陳曦明知道電動機在現階段絕對是最佳選擇,尤其是李苑這個癲婆,不知道怎么搞出來了天地精氣蝕刻板這種陳曦都搞不明白原理,但可以一定程度的儲蓄電力,并且釋放光能而非是熱能的玩意兒,電機絕對是一步登天的科技樹。
沒錯,李苑的天地精氣蝕刻板,從邏輯上講是將天地精氣依靠蝕刻板轉化為電力,然后流經蝕刻板產生光,這也是長安在某段時間各種各樣路燈的由來。
可這玩意兒仔細想想其實非常離譜,這玩意兒不發(fā)熱,基本上是完全不發(fā)熱!
這也是陳曦從第一次見到這玩意兒,就覺得問題很大的原因,因為燈這種玩意兒,應該從白熾燈,熒光燈,led燈一步步進化過來,結果李苑第一步就搞出來了最終產品。
這個其實非常離譜,但這個時代的人,其實無法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們雖說對于路燈這玩意兒嘆為觀止,非常佩服,但沒有人能理解這玩意兒其實非常逆天。
可正因為這種逆天的玩意兒,陳曦意識到這玩意兒其實是集儲能,光能轉化為一身的超級黑科技,未來遲早有人會發(fā)現李苑搓出來的這玩意兒到底有多逆天一樣。
也就一直沒有人搞出來發(fā)電機,所以李苑搓出來的那個蝕刻光板還沒有人意識到這東西作為儲能元件到底有多過分。
當然后來,相里氏搞出來了電動機,拿蝕刻光板作為儲能元件兼電容使用的時候,其實也多少意識到這玩意兒有些離譜,但人很難想象認知之外的玩意兒,所以就當正常玩意兒用。
可是當現在萬震搞出來真正意義上的發(fā)電機之后,李苑捏出來的被當做路燈使用的蝕刻板最重要的作用大概會快就會被發(fā)現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只要東西是這個時代人自己整合拼湊出來的,陳曦還真不在乎科技化爆發(fā)式提升幾個階段這種情況。
陳曦最擔心的是,很多的科技是自己引領出來的,那就麻煩大了,現在這種,很好,非常好,以后大型的流水線,就可以上電動機械了。
畢竟相關的機械設備其實早就已經有了,甚至大型的紡織機械,大型的食品加工機械,大型的五金商品加工機械,漢室現在其實已經有了相關的儲備,但是需要等動力源的出現。
這點其實是非常逆天,且不符合科技發(fā)展的邏輯,但誰讓青州東萊造船廠制造七代艦時開發(fā)出來了一系列的新型機械,這些新式機械經過優(yōu)化調整之后就能轉為民用。
這也是早先陳曦自忖以陸駿、鄭渾、馬鈞為首的漢室機械研究人員傾其一生也搞不出來七代,但依舊給東萊造船廠一年撥款上百億錢。
當時的陳曦為的可不是什么七代艦,純粹是為了這些為了搞七代艦而時不時研究出來的機械設備,當初的陳曦可沒將東萊造船廠當造船廠,而是當做先進機械設備開發(fā)生產工業(yè)園。
誰能想到最后這群人真的將七代艦造出來了,說實話,在造出來的時候陳曦多少有些惋惜,不過這可是戰(zhàn)列艦級別的玩意兒,能造出來那意味著什么?
還記得蘇聯人在制造航母的時候解體了,看著造了一半的航母,有人問馬卡洛夫要如何才能將蘇聯解體時建造到一半的瓦良格號建造完成時,馬卡洛夫的回答是: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yè)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yè)部、600個相關專業(yè)、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
假如說別的玩意兒是工業(yè)造就了對方,對于最頂級的造船業(yè)而,那就是造船業(yè)強行拉扯著工業(yè)產品往能達到要求的水平去發(fā)展。
所以頂級大建,會拉動一個國家的工業(yè)產品全方位的提升,甚至哪怕最后東西沒造出來,很多副產品也是非常珍貴的工業(yè)杰作。
比方說超大型水壓機,比方說龍門吊,比方說門式起重機,比方說折臂吊等等,這些除了在造船業(yè)上能用上,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只會更大。
漢室制造的七代艦,從級別的上確實是達不到后世那么夸張,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同樣沒有那么夸張,當然所能反補的技術也肯定不如后世那種大建,但放在這個時代,為了建設這玩意兒所開發(fā)出來的新技術,光是附帶構圖寫在紙上,就能放好幾個倉庫。
沒錯,造船用的圖紙,有幾個倉庫,開發(fā)的新技術,寫在圖紙上,也用了幾個倉庫。
這幾年漢室在天地精氣秘術的開發(fā)上緩慢的重要原因,其實就是陳曦將精力放在了這幾倉庫的技術圖紙上,這些玩意兒完全吃透了,那是真的足夠拼湊出一個初級工業(yè)體系的,陳曦有時候都在思考這群人到底是怎么整合出來的這些技術,簡直離譜。
順帶一提,私底下陳曦詢問陸駿有些明顯很離譜的設備是怎么弄出來的,因為某些玩意兒純純就是異形件,正常是基本搞不出來。
然后陸駿表示這玩意兒好弄,發(fā)給某個鑄鼎的家族,對方就給搞定了,反正不管是什么形狀,只要你給了要求,給個圖紙,對方就給你搞定。
陳曦表示也是服了,哪個家族技術離譜到這種程度了,于是將陸駿所說的家族給找來了,然后讓對方整了一個不對稱的內旋結構,然后對方第二天拿出來了制造這玩意兒的模具。
陳曦仔細了解之后,最后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有歷史系的吐槽,中原這個地方,在西周前后,其實就具備了制造機械流水線,以及二戰(zhàn)前所有武器零配件的基礎,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人能將這些技術湊齊,也沒有人將這些技術拼湊起來。
只能就那么一點點的卷死。
最后說的哪個其實是真的,機械結構鑄造在晚商到西周其實就已經全部解決了,航天級異形件機械鑄造,差不多在那個時候也點出來了,和現代唯一的差別其實是材料強度,但技術路線確實是通的,換句話說就是,在那個時期,穿越者如果穿越到貴族身上,將當時的技術整合,又有槍支零件圖紙,是能制造出來青銅制的二戰(zhàn)后槍支,只能說確實是離譜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