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著朱棣。
朱棣也看著朱元璋。
這對本應(yīng)成為兩代傳奇的父子,這一刻,在金鑾殿上對上了眼神,仿佛一眼就是跨越了時空,混淆了世界。
秦楓見狀,不能不心生感慨。
哎!說起來,如果不是我穿越到了這一方世界,有沒有可能,這個世界依然還會是原本的模樣?
雖說也有一些軌跡跟歷史的記載不同,但……說不定是史書上本就有一些訛傳呢?
唯有我,才是那個唯一的異類。
如果沒有我的存在,太子朱標(biāo)可能還是會因為身體不好而早早亡故。
然后接下來,老朱依然會揮舞屠刀,為皇孫朱允炆清除障礙,直接導(dǎo)致了后來靖難之役的時候,沒有大將可用。
改朝換代,明成祖,或者說,明太宗,也就是現(xiàn)在眼前的這個眼神倔強的孩子。
唔……如此說來,我欠這孩子一個皇位?
念及此處,秦楓也不禁啞然失笑。
哪來的這種虧欠!
不過……
已經(jīng)可以看到,現(xiàn)在這個大明,跟自己記憶里的那個,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朱標(biāo)不會死。
朱標(biāo)若是不死,朱棣也一定不會反!
說起來,這個朱老四,雖然后世對他的評價非常復(fù)雜,但其實……真的是個很可憐的倒霉孩子。
同為馬皇后所生,就因為小了幾歲,皇位是絕對沒了指望,只能老老實實去往燕北苦寒之地,當(dāng)一個駐守邊疆的王爺。
朱棣不安分么?
非也!
其實不用說朱標(biāo)還在,就算朱標(biāo)不在了,朱允炆但凡有一個操作是陽間的操作,也不至于把好端端的一個朱棣,硬是逼上了造反的道路。
做個太平王爺,沒什么不好的,天高皇帝遠(yuǎn),至少在北京這個地方,那還是他的地盤,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實在無聊了,上馬提刀,跑到北邊去一頓砍人,不但沒有過錯,反而大大有功。
這樣的日子,還真不一定就比當(dāng)皇帝差了。
可是朱允炆的騷操作,實在是太逆天了。
造反是要掉腦袋的,跟逍遙王爺相比,朱棣知道怎么選。但有朝一日,這個逍遙王爺當(dāng)不成了,恐怕分分鐘就要掉腦袋,那么晚掉和早掉之間,朱棣同樣知道怎么選。
或許,這倒霉孩子,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會成功!
后世分析那場改變了天下格局,改變了華夏未來的靖難之役的時候,經(jīng)常痛斥朱允炆的糊涂,以及他身邊整個智囊團的弱智,不憚用最嚴(yán)厲的詞匯,去抨擊他們的行為。
其實,朱允炆團隊,固然一塌糊涂,但即便如此,在那個年代,擁有皇室正統(tǒng),這個優(yōu)勢還是太大太大了!
可以說,朱允炆的機會有無數(shù)個,但朱棣的失誤,或許只能有一次。
朱允炆之所以削藩把朱棣放到最后,固然是一步臭棋,但有的史學(xué)家認(rèn)為這是導(dǎo)致靖難之役成功的根本因素,也恐怕有失公允。
靖難成功,本身就是非常玄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