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這么一說,我也想起來了,聊齋里確實是有這么一個地方!
我去,許晨的涉獵也太廣了吧?不僅能化用詩詞,居然還能化用聊齋?
而此時,喬安然也正在看直播!
她作為報社主編,自然比一般人更先知道羅剎海市的典故,只是,她不明白,許晨好好地,怎么會引用這一個典故!
喬安然突然想到了前陣子網(wǎng)上楊昆的論,她心念一動,在直播間敲下一行字!
聊齋可是一部諷刺小說,許晨化用聊齋故事,是不是想暗示我們,這一首歌,并非僅僅是一首民族風的歌曲,而是蘊含著其他深意!
喬安然此話一出,所有網(wǎng)友都驚了!
他們趕緊凝神細聽,只聽許晨繼續(xù)唱道!
“河水流過茍茍營”
“茍茍營當家的叉桿兒喚作馬戶”
“十里花場有渾名”
“她兩耳傍肩三孔鼻”
“未曾開先轉(zhuǎn)腚。。。。”
許晨滄桑的男聲,提高了音節(jié),配合著二人轉(zhuǎn)的風格,使得他的聲調(diào),無比地陰陽怪氣!
而且,雖然他陰陽怪氣,但是他吐字十分清楚,即使沒有字幕,現(xiàn)場的觀眾也聽懂了!
雖不像網(wǎng)友那般,有大神答疑解惑,但現(xiàn)場的觀眾們,也聽出了些許端倪。
“十里花場,這唱的是青樓吧!”
“兩耳傍肩三孔鼻,怎么聽著好像在說某人呢?”
“不會是臺上某個人吧?”
觀眾們不約而同,看向了評委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