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劃過青石板的沙沙聲,與遠處隱約的市聲、風(fēng)聲、鳥鳴聲交織在一起,和諧而自然。
他依然是他,擁有近乎無限的生命,擁有足以覆滅星海寰宇的偉力,卻不愿舍棄自我與情感。
他似乎如同看破紅塵的圣人,對于十三階道玄境,如同天邊最美的云彩,他可以欣賞,卻不必一定擁有。
腳下的落葉被歸攏成一堆,他將它們掃到梅樹下,任由其在時光的洗禮下慢慢化作春泥。
然后,他直起身,望向廚房的方向。
該做飯菜了...
他想要的,不是那道高懸天塹之后的玄關(guān)。
而在這日復(fù)一日的炊煙里,在這似乎永遠也掃不盡落葉的小院中。
在那個偷偷跑出門去領(lǐng)游戲設(shè)備的比蒙身上,在他這顆歷經(jīng)千劫百難,卻始終保持自我的心里。
前路,是否斷絕,他已不再如之前那么在意。
亦或許,只是換了一個方向,通向了另外一條他發(fā)現(xiàn)不了的道路。
但他所在的這條路上的風(fēng)景,他才剛剛開始,真正懂得如何去欣賞這蘊含在平凡之下的美。
這平凡中蘊含著另一種不可喻的無上玄妙,那便是因果之道。
小院依舊,老梅蒼勁,楚云寒靜坐于梅樹下,神色平靜。
自他于“與道冥合”的玄關(guān)前止步,選擇自我本心至今,又過去了悠長的歲月。
那看似停滯的道途,并未讓他陷入迷茫,反而因參悟道之本質(zhì)以及心境的澄澈,對自身所執(zhí)掌的因果法則,有了更深沉的明悟。
因果顯化,萬物紛繁的因果線條在他眼中清晰如織,過去未來,一念可知。
因果轉(zhuǎn)移,更是早已圓融無礙,可于無聲無息間移花接木。
將施加于己身的“果”轉(zhuǎn)嫁他處,或?qū)⑺朔N下的“因”悄然引向別方。
然而,法則階梯第二階,終究是在既定的因果鏈條上騰挪。
如同在一條奔涌的河流中改變船只的航向,卻未能觸及那決定河流源頭與流向的根本力量。
這數(shù)百年來的參悟,雖未能踏破那道玄關(guān),然而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
讓他在另一條道路上,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獲。
他隱隱感知到,因果法則更深層的奧秘,在于那最初的“定義”,定義“因果”的能力。
這并非憑空造物,而是在那無窮的因果可能性中,鎖定其中一種,使其從“可能”化為“必然”。
這便是第三階段因果法則的核心:通過定義因,強制達成果。
數(shù)百年的紅塵隱居,觀萬物生滅,體人情冷暖,最終在“道玄境”門前明悟本心。
這一切的積淀,在此刻仿佛匯聚成一道靈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他回想起自己拒絕與道冥合的根本原因,對“自我”“執(zhí)念”的堅守。
他不愿化為無情的大道本身,他要保有自我的意志、情感與認知。
這份堅守,看似是修行路上的阻礙,此刻卻成了叩問下一階段法則的關(guān)鍵鑰匙。
若‘我’不存,何來‘定義’?
一個清晰的明悟在他心中悄然涌現(xiàn)!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