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漸漸進入正軌。
每日都有人從四面八方涌入新京。
加入新京!
大量物資也在不斷運輸而來。
幾處碼頭,每日都人滿為患。
很多普通百姓的就業(yè)問題也慢慢得到解決。
這么大的新京,單單是環(huán)衛(wèi)工人就需要上千人。
各個碼頭,也需要很多工人。
一座座工坊也相繼出現(xiàn),有遷移而來的,也有朝廷運營的,更有很多自主開創(chuàng)的。
這里背靠大海,也是大乾帝國最大的港口所在地,出口貿(mào)易會極為方便。
各種工坊相繼出現(xiàn)。
按照這架勢,要不了多久,新京勢必會更加繁茂。
但凡進入到新京的,就沒有不滿意的。
為了保證新京的衣食住行,朝廷早就做了各種布置。
新京外的有大量的蔬菜瓜果種植。
這些經(jīng)濟作物既能滿足京城百姓的需要,又能增加百姓的收入。
一舉雙得!
附近的百姓很多都搬遷到新京內(nèi),但還有無數(shù)的百姓習慣了耕種,老實的在城外鄉(xiāng)鎮(zhèn)村落居住。
對于這些百姓,朝廷也重點照料。
確保每個百姓都有足夠自己吃喝的耕地。
同時,還有耕種獎勵!
就一個原則,鼓勵種植,鼓勵自力更生!
除此之外,在這新京之中,江辰鳳九悠又公布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改革!
教育改革!
新學,全面鋪開,在新京各地綻放。
教育,從娃娃抓起!
新京的學堂眾多!
每個人口聚集地都有一座。
從六七歲開始,孩童就可以開始接受教育。
而且,是強制性的義務(wù)教育!
不收費!
朝廷完全豁免,就連飯錢都是由朝廷撥款支持!
這個福利對普通百姓而,可想而知了。
以后,貧苦百姓的孩子也終于可以上學了。
能讀書識字,能算數(shù)。
甚至可以考取功名了。
對于成績好的,更是發(fā)放獎學金!
好處福利多多,自然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搬遷入新京。
人多是好事,但于謙也沒敢大規(guī)模放開人口遷移的豁口。
想要遷移到京城,要么是京城的百姓,和朝廷有一定關(guān)系。
要么是附近的貧苦百姓。
這部分人購房有優(yōu)惠價,甚至是免費。
而那些本身在各地生活還算是不錯的,也想遷移進來,那就不同了。
必須出得起足夠的價格購買房屋才行。
朝廷不鼓勵這些人都擠在新京。
這不符合江辰籌建新京的標準。
但即便是如此,依舊有很多人愿意出天價進入新京!
江辰和鳳九悠完全贊同他這個決策。
放眼整個新京,于謙絕對是新京最忙碌的官員。
京都府尹,掌管整個新京之事。
官職原本不算高,但在這里愣是被鳳九悠提拔到二品大臣,和工部尚書一個級別。
這一日,朝廷早朝。
于謙原本一直沒參加,天還沒亮,就被龍影衛(wèi)上門喊起來。
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于謙的功勞正式被朝廷認可。
用鳳九悠的話來說,勞苦功勞。
當著文武大臣的面,冊封于謙為新京侯!
一步,于謙相當于是一飛沖天了。
在此之前,他也就是區(qū)區(qū)嶺南城這種小地方的城主而已。
在大乾帝國的編制之中,城主也就是七品官而已。
而今不僅成了二品朝廷大臣,更成了貴族侯爺!
不僅如此,鳳九悠一旨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