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2章
如今這幾年大唐對他們很是寬容,納稅也好,進貢也罷,多就多、少就少,從不跟他們計較。
對他們的管理也很是松散,雖然把他們劃到了大唐的版圖之內(nèi),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百濟和大唐之間隔著高句麗和新羅,不方便對他們直接統(tǒng)治,還是由他們自治,只是留下了劉仁軌、劉仁愿兩個將軍在百濟留守。
長時間感受不到來自大唐的威壓,讓他們覺得大唐好像也沒多可怕,內(nèi)心里就開始有了蠢蠢欲動的小心思。
加上上一次東征大唐并沒有把高句麗滅掉,大唐撤退之后,高句麗的國土并未丟失,讓百濟覺得大唐也不過如此,只要咱們抗揍,抗過去就沒事了。
高句麗讓大唐給揍得就剩下一座城了,大唐一撤軍不就立馬恢復元氣了嗎?
話說大唐撤退的確沒有占領高句麗的城池,因為城池已空,沒什么可占領的了,百姓也都四散逃亡,連人都星星點點的沒多少,占領它還得治理它,好處一點沒有,還得往里搭錢。
高句麗只是國土尚存,元氣何談恢復?他但凡能支應著活得下去,也不至于冒著天大的風險劫掠百濟的進貢車。
他要是有那么大的底氣,劫了之后也不至于封鎖道路,他就是不搶不行,太窮了,見錢就得搶。
搶又怕大唐知道,只能是自欺欺人地把水路、陸路都封上,希望大唐不會得到消息,希望大唐沒收到貢品會去責怪百濟而不是討伐他們。
李泰正是看透了這些,才堅決地支持二次東征,甚至不惜讓年邁多病的老爹御駕親征,自己寧愿背上不夠仁孝的名聲,也讓老爹去擷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戰(zhàn)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