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能正視事實(shí)的道理,都是一腔情愿臆想出來的道理,拋開事實(shí)不談的架空道理都約等于是放屁。
別看東征的大軍一直沒動,但是募兵這種事早就遍地開花了,百姓們是知道要東征了的,整體局勢很安穩(wěn),依舊是一派繁華的盛世模樣。
“嗯?!崩钍烂竦哪樕下冻鲂牢康男θ?,輕輕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然后目光向下一掃,說道:“明威將軍,你曾親自去募兵,說說百姓的情況如何?!?
“是。”陸清站起來,朝上一揖,恭恭敬敬地答道:“臣奉旨前去募兵,所到之處皆張榜明,只取愿行者,募十而得百,募百而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郁邑。”
李世民聞大喜,他笑問:“這么說東征一事并沒有民怨?”
“一不強(qiáng)征兵役、二不掠民財(cái),何來怨懟?”陸清的想法極其簡單,也是老百姓最真實(shí)的想法。
打仗不打仗,百姓沒那么關(guān)心,只要你不抓我家的人、不搶我家的錢,我就沒有怨。
對打仗有抵觸情緒的,你可以過你的太平日子;對打仗有興趣的,你可以入伍去賺一份軍功。
而且前隋屢次東征,使得不少的人都死在了東征的路上,百姓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死于戰(zhàn)斗還是死于天災(zāi),反正就是因東征而死,這份恨就記在了遼東的賬上。
報(bào)名應(yīng)征入伍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奔著報(bào)仇去的。這次東征還真沒有攢下民怨,非要說有,那就是募兵的名額有限,有很多沒被選上的都怨氣沖天。
“父皇可以下一道詔令曉諭天下,讓百姓知道我們是必勝之師,不必恐慌?!?
李泰笑吟吟的提出了一條建議,李世民立馬同意。
小朝議散了之后,李泰帶著陸清回到東宮,剛走到殿門就看見李治背靠著影壁墻,哭紅了眼睛。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