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說要做小買賣,也不能連個放東西的地方都沒有,有個小院子正好。
“行,這房子我們租了?!?
雙方簽了協(xié)議,黃玉珍幫著女兒女婿墊付了半年的房租。老太太明天就能搬走,讓她明天早上過來取鑰匙。
出了門,黃玉珍感謝老姐妹,“淑英,我可得謝謝你,改天你上家里來吃飯。”
“客氣啥,我也就幫你打聽兩句,也是趕上了?!?
黃玉珍回到家,老大媳婦借口腳崴了不想做飯,就忽悠李秀蘭,李秀蘭聽說自己差點成孤兒,倒也沒多掰扯,后怕不已地把飯做了。
老大李文國卻有些懊悔沒能跟著一起去。
這可是救了幾個村好幾百號人的命!這功績要是落在他身上,對他的前途大有好處。
看來以后還是不能脫離群眾,可誰知道散心還能散出這好事兒???
不知道后邊會不會有表彰什么的,能蹭一點是一點。
黃玉珍沒空管兒女們肚子里的小九九,她是真累得不行,吃完飯倒頭就睡,一覺睡到大天亮。
王楚紅還想耍賴不做飯,李秀蘭決不會讓大嫂再忽悠自己第二次,連眼神都沒給一個就上學去了。
黃玉珍跟李和平也很默契,壓根沒提早飯的事兒,直接騎車出門。
兩口子先去后面胡同找老太太拿了鑰匙,隨后去早點攤吃油條。
李和平也覺得這屋子租得不錯,但他對女婿擺攤的想法仍是存疑,“你覺得東生擺攤的想法能行?”
“咋不行?”
知青大量返城,國家為了解決待業(yè)知青的生計問題,已經(jīng)允許發(fā)展個體經(jīng)濟了。
但許多人還懵懵懂懂,沒有意識到什么叫做“發(fā)展個體經(jīng)濟”,即便有人懂,也秉持著老觀念,削減尖了腦袋要去捧鐵飯碗,認為個體戶不體面不穩(wěn)當。
尤其他們這種消息滯后的縣城,還有沒發(fā)覺社會變化帶來的機會。
黃玉珍低聲說道:“趁著大多數(shù)人還沒反應(yīng)過來,競爭者不多,這錢還是好賺的?!?
李和平的聲音更低,“真不算投機倒把?”
“咱們又不囤積居奇、套購轉(zhuǎn)賣。就算不行,最多是被沒收非法所得,絕對不會被抓去坐牢?!?
李和平還是心里沒底,“等見著東生,再一塊商量商量……”
黃玉珍聽他話說一半停住了,抬頭一看,就見周麗君游魂一樣從他們面前走過,一只腳光著,身上都是泥。
“這咋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