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會賜予你們應(yīng)得的地位、財富和名聲,讓你們以及你們的家族享受榮光,但前提是......”
李徹重重一頓,語氣也變得嚴厲:“你們,以及你們的親族,不可違背朕與天下人共守的法律!”
“故而,新朝立基的第一要務(wù),便是——修法!”
他的目光轉(zhuǎn)向文臣隊列中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者,剛剛受封崇文伯的文載尹。
“文卿?!崩顝乜粗妮d尹鄭重道,“此事,便由你主持?!?
“朕命你遴選帝都學(xué)識淵博、通曉律法的學(xué)者,共同修訂我大慶律法!”
文載尹沉穩(wěn)領(lǐng)旨:“臣必竭心盡力,不負陛下重托!”
“先別急著答應(yīng)?!?
李徹擺了擺手。
“你要給朕仔細梳理大慶舊律,剔除那些不合時宜、壓迫百姓的不公之法,加入更多保障民生、維護公平的應(yīng)有之法?!?
李徹又特意強調(diào):“每修訂好一條,都必須呈報于朕,由朕親自過目審定,才可繼續(xù)修訂下一條?!?
法律這東西太重要了,李徹不放心完全假借人手。
即便是放在后世,仍有許多不合理的陳舊法條,還需在實踐中慢慢修改。
這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事情,這是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法律也要隨著社會發(fā)展更新迭代。
文載尹正色道:“臣明白?!?
李徹緩緩點頭,示意文載尹歸列,隨即繼續(xù)開口道:
“新的律法不會立刻頒行天下,朕會給天下官員和百姓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和適應(yīng)?!?
“但是,這法一定要改,而且在日后的大慶,無人能凌駕于法律之上!”
“皇親國戚不行,功勛貴胄不行,即便是朕......也不行!”
最后一句話石破天驚,讓眾多官員齊齊側(cè)目。
連皇權(quán)都自愿置于法下?這可是自古未聞之事!
自古以來,人治大于法治,巍巍皇權(quán)豈容碾壓?
一名官員實在忍不住內(nèi)心的震撼,出列躬身問道:“陛下.......陛下如此重視律法,甚至將皇權(quán)亦置于法下,莫非......”
“陛下是要尊崇法家‘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之思想,行嚴刑峻法之道嗎?”
此一出,殿內(nèi)眾人也紛紛豎起耳朵。
這也是他們心中的疑問,畢竟法家的名聲實在稱不上好。
古代的法家和我們理解的法律可不是一個東西,商鞅、李斯等法家代表的故事也多有美化。
考古出土的《睡虎地秦簡》揭示了一個細節(jié):某里長因未及時報告外來人口,被罰戍邊兩年,而鄰村婦女舉報丈夫盜竊,竟獲賞錢千文。
法家思想固然有可取之處,但也透露出一種對百姓的馴化,在這種體系下的每個人都是薪柴,時刻都會投入到國家機器的熔爐中。
將人性壓榨到極致的制度,既能鍛造出無堅不摧的戰(zhàn)爭機器,也會在燃料耗盡時轟然自爆。
然而,李徹卻緩緩搖了搖頭。
“尊崇?”他輕輕吐出兩個字,“朕不覺得這是尊崇,朕所要的是‘以儒治人,依法治國’?!?
“儒者,仁、義、禮、智、信,是用來教化萬民,規(guī)范道德的。安定人心的根基,是帝國的魂魄所在?!?
“而法者,準(zhǔn)繩、規(guī)矩、尺度,是用來裁定是非,維護公正的。管理國家的工具,是帝國的骨架所在?!?
“魂魄需正,骨架需硬,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朕要以儒家的仁政凝聚人心,亦要以公正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
“這,才是朕想要的大慶律法!”
一番話語,如同在眾人眼前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不是單純的儒,也不是純粹的法,而是二者的結(jié)合與升華。
這一刻,所有人才真正略微窺見,這位年輕皇帝心中那龐大帝國藍圖的一角。
當(dāng)然,也并非所有官員都贊同李徹的說法。
他們覺得,即便不是嚴苛之法條,那也比不上人治。
畢竟人有心,而法無情。
各代朝廷用儒家學(xué)說和人治,統(tǒng)治這片土地上千年了,豈是說改就改的?
當(dāng)然,李徹不會顧及他們的感受。
依法治國這條路阻力再大,也必須要走,絕非是幾個老夫子能反對的。
眼見修法之事已定下基調(diào),李徹并未停下。
他清了清嗓子,再次開口,拋出了新朝的第二道重大改制。
“這第二道旨意?!崩顝啬抗鈷哌^下方,緩緩坐回龍椅,“關(guān)乎天下州郡治理?!?
“朕觀前朝舊制,行政區(qū)域劃分混亂,州、府、郡、縣交錯重疊,層級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