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你昨天一天寫出來的?”
孟石手上拿著兩個劇本,看著易青的目光滿是難以置信。
他雖然不是作家,可也知道一個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有多難,這不但需要豐富的生活閱歷,更需要極高的文學功底。
單單是一個靈感就能愁死絕大多數(shù)劇作家。
即便是有了靈感,可想要行成一個成熟的劇本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初稿,副稿,然后反復(fù)的修改,哪怕在定稿以后也不一定就會按照這個版本拍攝,還需要不斷的推敲,考證。
京影廠有在編的作家,還有很多關(guān)系不錯的劇作家,孟石差不多每個月都要和這些作家開會,會上想法能提出來一大堆,也有聽著靠譜的,可就是沒有劇本交上來。
昨天他和易青說,讓易青拿著劇本換攝影機,其實也沒抱太大的期望,只是想著多條路也好,可萬萬沒想到易青今天不但拿著劇本來了,還一下子就拿來了兩個。
可這才一天時間??!
一天寫出來兩個劇本,這要不是親自遇到,誰能相信。
上次易青和陳小二一起過來,當時陳小二說易青一個晚上就寫出來一個劇本,孟石也沒真的相信,可現(xiàn)在容不得他不信了。
看稿紙和上面的字跡都能看的出來是新寫的。
可怎么能這么牛b呢!
“孟廠長,劇本不就在您的手里嗎?”
孟石一怔,訕訕的笑了:“小易,你先坐,我看看?!?
劇本是拿到了,可質(zhì)量怎么樣,還需要仔細研究一下,萬一易青為了順利借走攝影機隨便弄個劇本糊弄事怎么辦。
可得看仔細了!
孟石在想什么,易青自然一清二楚,不過人家要驗貨,也是理所當然的。
孟石先拿起來的是《八旗子弟》,只是看這個名字,他就很感興趣。
清末民初的年代劇之前也拍了不少,比如改編自老舍先生原著的《茶館》,還有《神鞭》,都是不錯的作品。
孟石倒是很好奇易青這個毛頭小子能寫出個什么樣的故事。
只是看了一個開篇,孟石就被吸引住了,和之前的《二子開店》一樣,簡簡單單的就將劇中的主要人物給交代清楚了。
不同的是,《二子開店》是一部喜劇,人物形象,相對來說有些臉譜化,只是簡單描寫,而《八旗子弟》則描寫的更為深刻,不但交代了人物背景,還通過一些動作描寫,以及幾段對話,把人物性格也刻畫的入木三分。
有點意思了。
孟石下意識的坐直了身子,他本身就是老京城人士,劇本里的對白都是口語化,看著就覺得格外親切,一股子老京城的味道躍然紙上。
隨著劇情推進,人物也越來越豐富,讓孟石驚奇的是,有些小人物哪怕只出現(xiàn)了一次,形象居然也格外豐滿。
特別是里面那位九爺,一個小配角居然通過一場大鬧茶館的戲,仿佛活了一樣,甚至比主角烏世保都要出彩。
不錯,不錯!
整個劇本一口氣看完,孟石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故事的情節(jié)平鋪直敘,算不上多復(fù)雜,但也足夠吸引人,能達到這個水準就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
真正讓孟石驚訝的是,這個劇本里面有大量關(guān)于民俗,歷史,這哪能是一個還沒到20歲的年輕人能有的知識儲備。
“小易!”孟石抬起頭看著易青,猶豫了一下才道,“這個劇本真的是你獨立完成的?”
易青早就料到孟石會有此一問,但也沒在意,一個劇本包括那么多傳統(tǒng)的東西,而真正了解這些的人怕是都上了年歲了,他的年紀難免讓人懷疑:“孟廠長,除非您在別的地方看到過這個劇本,不然的話,它自然就是我寫的。”
(八旗子弟和春桃都是根據(jù)改編的,這里自動忽略)
孟石被易青不輕不重的頂了一句,也沒生氣,不得不說現(xiàn)在的領(lǐng)導(dǎo)就是親民,放到以后,易青敢這么說,這輩子都別想在這行混了。
“這個本子不錯,我要了,至于稿費~~~~”
“稿費我就不要了,您只要能兌現(xiàn)昨天答應(yīng)的事,我就感激不盡了?!?
孟石一愣,隨機大笑起來:“放心,我答應(yīng)好的事,肯定不反悔?!?
說著又拿起了另一個劇本,看到封皮上的“春桃”兩個字,還以為是個農(nóng)村題材的故事。
這兩年農(nóng)村題材的電影比較流行,京影廠去年也拍了兩部農(nóng)村題材的電影,不過孟石個人而,他并不是很喜歡這類結(jié)局大團圓,喜相逢的電影。
不過剛看了個開頭,孟石就知道自己錯了,故事一開篇,“換取燈兒——”悠揚的聲音響在老北京的狹長的小巷子里,春桃穿一身舊衣裳,戴一頂破草帽,背著大大的筐子,把窮人家的破紙收來,換給他們“取燈兒”,也就是點火用的火柴。
30年代的京城,一個靠著做這種小生意換取微薄收入的女人,該是何等悲慘。
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上無片瓦遮頭,下午寸地立身。
孟石很自然的想到了春桃應(yīng)該有的處境。
可是再往下看,孟石發(fā)現(xiàn)自己又想錯了。
忙碌了一天的春桃,居然還有一個能夠回的去的家,她不但有家,甚至還有一個愛著她的男人。
當她回到家中,換下破舊衣裳,洗凈汗水和塵土,對著自己的男人綻開明朗的笑容。
孟石能夠想象到那個畫面,春桃的笑肯定如春天的桃花一樣美麗。
一對社會底層的小夫妻,在那個時代,艱難求生的辛路歷程?
孟石這一次沒急著立刻下定論,接著往下看。
果然,孟石很快又發(fā)現(xiàn),故事沒他想的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