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著西北的局勢快點穩(wěn)定,早日將程卿調(diào)任回京,有什么想法,兩人可以當面討論,比寫信快多了。
……
程卿在給孟懷謹?shù)男爬锾岬降募徔棛C,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妮紡織機”。
程卿也是沒辦法。
一開始她都沒想到這事兒,何婉接下了蕭云庭的訂單,想了代加工的法子,彌補了織坊女工人手不足。只要能提供足夠的原料,整個秦安縣大量家境普通、貧寒的女子,都是織坊儲備的臨時雇傭工。
盡管臨時雇傭工們手藝參差不齊,讓何婉在監(jiān)管時廢了不少心,最大的問題卻不是這群臨時女工,而是原料供應。
鉤織襪子、手套的羊毛線供應不上!
不管是棉線、麻線還是羊毛線的前身都是“紗”,動物毛發(fā)和植物纖維經(jīng)過處理后,反復加捻,紡成了極細的“紗”,再由紗合股成線,紡紗的速度跟不上,女工們鉤織的越快,羊毛線的供應越是緊張。
這件事讓何婉焦頭爛額,程卿想到了“珍妮紡織機”,別看這個小小的織機,它可是寫進了近代歷史書里的,被視為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開端,第一代珍妮紡織機問世后,立刻將紡棉紗的功效提高了八倍……這正是何婉迫切需要的神器。
程卿現(xiàn)在要跳出去說地球是圓的,“天圓地方”是錯的,什么“六元及第”都沒用,別人會覺得她瘋了!
但她在偏僻的西北縣城,對小小的紡織機下手,誰能管她?
別人頂多覺得程卿有些不務正業(yè)。
程卿找來了工匠,找來了一架織機,先把一架織機拆得七零八碎再復原,基本就弄清了時下的織機原理。
再與工匠一起改進,她負責提出要求,闡述原理,工匠負責實現(xiàn)她的想法。
珍妮紡織機并不復雜,其實只是將一個紗錠變成了多個紗錠,通過轉(zhuǎn)軸、轉(zhuǎn)輪的帶動,能同時紡多錠紗。
程卿給孟懷謹寫信時,她才剛開始研究,等孟懷謹收到信時,第一臺“珍妮紡織機”,不,應該是第一臺“何氏紡織機”已經(jīng)問世,在試過效果后,何婉說不出話來,邵大戶倒還好,六元及第的狀元郎,本就是天下第一聰明人,哪天搞出了不用人操作的紡織機都有可能!
何婉震驚之后,已經(jīng)想到了更遠的事。
如果是在南方,她還開什么織坊啊,她應該賣這種“何氏紡織機”,肯定能賺的盆滿缽滿!
“小郎,這——”
“沒事兒,先讓工匠多做些,把你們織坊都換上這種新式紡織機,等騰出手來,再把紡織機賣去南方?!?
大魏沒有專利法,賣紡織機能賺錢,賺不到一輩子錢,只要紡織機流傳出去,很快就會被人拆解仿造。
不過程卿也不在意,僅靠何婉一家織坊是不夠的,她給孟懷謹提供的計劃里,要產(chǎn)出大量廉價的布料傾銷北齊,那大魏整個紡織行業(yè)的生產(chǎn)水平都要變高!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