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三沖向了總督衙門。
茂國公府的兩個護衛(wèi)見不到石總督,俞三卻能見到。
如果不是俞三帶著五百衛(wèi)所兵士替總督府御敵,石總督趕回淮安城,等待總督大人的就不止是兒子吐血和兒媳流產,一旦被長巾賊抓住,石府家眷不會有一個人活下來。
俞三不僅是總督府的救命恩人,他還是駱竣的外甥,亦是錦衣衛(wèi)百戶。
這兩層身份對石總督來說,比什么六元及第的狀元有用多了,甚至也比五皇子重要。
錦衣衛(wèi)刺探百官辛秘,石總督雖然位高權重,也沒到完全蔑視皇權的地步,不讓錦衣衛(wèi)來總督衙門,豈不是變相告訴皇帝,漕運總督衙門有問題?
這種錯誤石總督是不會犯的。
故而俞三不僅很順利見到了石總督,還能對石總督提出要求。
俞三自然不是說榮九和程卿的個人安危,來總督府的路上俞三就想好了,只能提兩萬石賑災糧。
俞三擔憂兩萬石賑災糧落入敵手合情合理,他從這點切入,石總督還不能一口回絕。
難道讓石總督當著錦衣衛(wèi)說不在乎兩萬石賑災糧落入長巾賊手里?
這話從石總督嘴里說出來,不出幾日就會以密折形式出現(xiàn)在御前。
但石總督亦有自己的擔憂,如果從淮安城調撥大量兵力前去虹縣,焉知長巾賊得知淮安城防御變弱后不會殺個回馬槍!
“俞百戶,虹縣有兩萬石賑災糧,淮安城存放的漕糧有多少個兩萬石?淮安城若是落入敵手,后果才不堪設想!”
淮安城怎么會落入敵手。
就算暫時被長巾賊攻占,很快也會被朝廷的大軍搶回,淮安可不像濠州有皇族的祖陵在,朝廷收復淮安不會有任何顧慮!
俞三不拿這點和石總督爭辯。
石總督不見得是不想派兵救援虹縣,而是需要更多的籌碼,俞三愿意給石總督需要的籌碼。
“大人您說得沒錯,淮安城的城防是重中之重,那些賊人趁著大人您不在淮安方敢來犯,長巾賊在淮安沒占到便宜,肯定不會放棄虹縣那邊唾手可得的兩萬石賑災糧……他們只搶糧倒沒什么,就怕他們會占據虹縣,以虹縣為據點,時不時騷擾淮安城,讓大人您煩不勝煩?!?
俞三語氣誠懇,似乎全在為石總督考慮。
石總督沉吟。
俞三見石總督態(tài)度松動,立刻順著桿子往上爬:
“卑職運糧去淮南,亦要經過虹縣,愿為大人您分憂,除掉虹縣的賊患!”
俞三要運五萬石糧食去淮南,若不是遇到長巾賊圍城,在祁指揮使所派的五百衛(wèi)所兵士到淮安時,俞三就該出發(fā)了。
他與程卿運糧都被長巾賊耽誤了,也不知五皇子是否順利到了地方。
俞三有八成把握,石總督一定會派兵。
現(xiàn)在長巾賊的活動范圍已不僅局限在淮南,俞三帶著五萬石賑災糧從淮安出發(fā),被長巾賊搶走賑災糧,石總督也不好向皇帝交代!
石總督大權在握,許多官員在他面前說話都小心翼翼,俞三卻并不害怕。
石總督對俞三還真有兩分喜歡。
有活力有膽色的年輕人,駱竣真是好福氣,可以找到這樣出色的子侄輩接班,雖然新皇登基后,駱竣注定不得善終,石總督仍然對駱竣有幾分羨慕。
“本官派一萬漕軍給你,你可敢去追擊長巾賊?”
……
長進賊不來的第七天,守城的兵卒有些懈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