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與他說了肺腑之,蕭云庭喜怒難辨:
“我自然想還皇后娘娘清白,正因為這樣,本世子才容忍了你的冒犯。你可以按自己的方法來調(diào)查,如果你的方法不起作用……程卿,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這件案子若能辦好,自是你的進身之階,若辦不好,你就要坐冷板凳了。”
蕭云庭說到做到,竟真的把主審權交給了程卿,不過問程卿要如何審理調(diào)查。
慎刑司看蕭世子都不反對,知道臉嫩的程編撰不好惹,便老老實實配合程卿。
涉及巫蠱厭勝之術,一般人也扛不住這么大的責任,程編撰這樣的愣頭青愿意背鍋,他們已是盡責提過意見,皇上事后就不會怪慎刑司辦事不利了——
一旦慎刑司愿意配合了,程卿這邊推進就比較快。
她挨個提審坤寧宮的宮人,還是宮女和內(nèi)監(jiān)分開,又叫了慎刑司的人記錄證詞。
問得還不是和‘厭勝之術’有關的事,更多是日常。
比如皇后喜歡吃什么。
皇后喜歡什么樣的衣飾。
知不知道宮里有哪位娘娘說過皇后的壞話。
這些問題還算和本案相關的話,問宮女知不知道坤寧宮里的宮人可有結菜戶的,或者某個宮女今天一整日的行蹤,聽起來就沒什么關系了。
不僅沒有重復的問題,還天馬行空,甚至問前些日子天氣如何……慎刑司的人手都寫酸了,程編撰是有病吧,這哪里是提審宮人,分明是和他們拉家常??!
程編撰的腦子,可能在科考上就用完了。
太年輕,沒刑訊經(jīng)驗。
這樣拉家常式的審訊,能問出什么結果來?
而且整個坤寧宮的宮人有四百多人,每個宮人程卿耽誤一刻鐘,四百多宮人,程卿不吃不喝不休息,也要花費五十多個時辰,那就是四五天。
四五天就是把宮人們審一遍,程編撰不急,皇上那邊等得起嗎?
慎刑司的人看不懂。
蕭云庭翻了翻已經(jīng)記錄好的幾十份‘口供’,猜到了幾分。
果然,程卿想的是雙管齊下,她拜托蕭云庭當另一個審訊官:
“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世子可以增添問題,可以打亂順序,誰要是說了假話,自有端倪?!?
程卿覺得蕭云庭是能判斷真話和假話的,如果他真的想還皇后一個清白,他會利用好自己聰明的頭腦。
人的記憶是有偏差的,每一次回憶,都應該出現(xiàn)新的細節(jié),如果不管問幾遍,都回答的一模一樣,那肯定是一早就準備好的答案,直接背下來的。
這法子并不是程卿首創(chuàng),以前大理寺的劉寺正去南儀提審程卿一家就用過了。
程卿是個好學生,從劉寺正身上學會了審訊的方法,此外她還懂一點統(tǒng)計學,可以更好的篩查出坤寧宮這四百多個宮人哪些不對勁。
至于那八個抬奇石的內(nèi)監(jiān)和宮女金蕊,程卿需要結合更詳細的背景資料去判斷,這就要看錦衣衛(wèi)的本事了。
蕭云庭很樂意幫這個忙。
他一直想看看程卿除了科考之外的本事,這次應該能得償所愿。
當著慎刑司人的面,蕭云庭問查出來說謊的宮人該怎么辦,程卿笑笑:
“那當然是按慎刑司的法子來,該上什么刑具就上,難道我還會攔著?”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