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晏辭顧不上與她多說,“我要即刻準備出發(fā),此次出門,只怕又要數(shù)月不得歸,你在京中要照看好自己?!?
陸知苒心頭升起不舍,但面上半分不顯。
“我這便為殿下準備出行物資?!?
夫妻二人顧不上多說話,很快各自忙碌起來。
陸知苒去了商行,命譚旭文立馬準備精米、糙米、干糧、避瘟丹和衣物等物資。
譚旭文有些為難,“太子妃,眼下咱們商行沒有這般多物資,要籌備夠您說的量,還得從江南調(diào)運?!?
“那便調(diào)!從江南走水路前往。”
譚旭文便不再多說,立馬領(lǐng)命去了。
蕭晏辭當日便帶著人和糧出發(fā)。
此事在百姓中傳得沸沸揚揚,百姓的罵聲不絕于耳。
只有老百姓才最能共情老百姓,天降橫禍,毀的是他們的家園,是他們的未來與生活。
幸而,趙家倒了,逆黨被連根拔起,百姓們的生活又重新有了希望。
天氣日漸炎熱起來,百姓們的春衣?lián)Q成了薄裳,閩南那邊,也陸續(xù)有好消息傳來。
閩南的災情得到了控制。
蕭晏辭抵達閩南之后,便立馬公開亮相,當眾分發(fā)首批糧食,承諾“不餓死一人?!?
百姓得了朝廷救助,民心漸安。
初步穩(wěn)住了民心,蕭晏辭緊接著便設立賑災據(jù)點,每縣分設粥棚、醫(yī)所,以避瘟丹防治疫病,重傷者集中救治。
這些事他們在滇南便有了經(jīng)驗,此事完全沿襲那套流程,安排起來駕輕就熟,有條不紊。
民眾初步安定下來,蕭晏辭便著手修復堤壩之事。
此事不易,但蕭晏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推出了“以工代賑”的法子,在災民中招募青壯年,清理淤泥、修補道路、搭建臨時屋棚,每日酬米三升至五升不等。
如此既能減少流民,恢復民生,又能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且這些堤壩關(guān)乎著他們自己未來的安危,他們便是最直接的監(jiān)督者,任何人想以次充好,從中牟利,就得先逃過這些人的眼睛。
德豐帝收到蕭晏辭的好消息,原本緊皺的眉心終于得以舒展,百官對其亦是連連夸贊,極盡追捧。
戶部官員開始擔心修筑提拔的銀錢問題。
修筑堤壩是大工程,災民房屋的修建也并非一朝一夕可成,所需錢款亦是一筆大數(shù)目。
朝廷經(jīng)過這接連的戰(zhàn)事和兵變,國庫已經(jīng)見底。
太子此去賑災,戶部已經(jīng)是勒緊褲腰帶,才籌措了糧草。
保守估計,要修筑好堤壩,至少還需上百萬兩銀子。
上百萬兩,那便是把他們戶部所有人稱斤賣了都不夠。
德豐帝也在擔憂此事。
但令他意外的是,閩南的奏折頻繁送來,卻沒有討銀子的。
數(shù)日后,德豐帝又收到了一封來自閩南的奏章,看罷,他臉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神色。
“太子的膽子可不?。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