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半高的院墻內(nèi)傳出鞭響聲,其中還夾著壓抑的悶哼。
從跟前路過的街坊四鄰已是見怪不怪的樣子,可仍會擺兩下腦袋,順帶嘆一口氣。
巷口的一家茶攤上坐著兩個旅人,問了一嘴:“這是做啥哩!聽著心里刺撓?!?
那茶攤老板望了一眼院墻,壓低聲音道:“二位不知,這里住的原是一對中年夫婦,男的是個私塾先生,姓程,高高瘦瘦的,很是斯文,平日里見到人都是笑,他家娘子也是個文靜賢惠的女子,做得一手好飯菜,各類小食、點心更是不在話下?!?
兩個旅人都是家中有些小資的富人,最愛游山玩水中聽些世俗民情,于是又續(xù)了兩碗茶水,加一些白面餅子,讓那老板斷續(xù)說來。
老板干脆坐到長凳上,朝那院子又看了一眼,鞭打聲仍在繼續(xù)。
“他家娘子時常做一些小食,分給咱們這些街坊左右吃,或是家中備了酒菜,男的就叫上左鄰右舍到他家中吃晚飯,說說鬧鬧的,小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這時其中一個旅人插話進來:“我知道,后來一定來了一個惡霸,看中了這家的娘子,想強要了去,她男人誓死不肯,最后男的被打死了,是也不是?”
老板搖了搖頭:“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怎么說?”
“那男人確實是死了,可并不是因為什么惡霸,這都是戲文里才有的事,咱們小老百姓的日子,哪有那么精彩,那教書先生淋了一場雨,感染了風寒,先時并不在意,以為自己能好,也沒去看大夫,這么拖了幾日,最后病死的,他娘子心中郁結,一病不起,沒多久也跟著去了?!?
旅人嘆下一口氣:“世事難料,倒也癡情,唉?不對,既然都死了,那屋子里奇怪的動靜又是怎么回事?”
“夫妻二人是死了,可麻煩的事才開始,他二人有一小子,夫妻二人走的那年,那孩子才五六歲的模樣,你們說,這沒了父母的看顧,這般大的孩子如何活得了?!?
兩個旅人點點頭,這般大的孩子確實很難活下來。
“我們這些左鄰右舍看其可憐,平日也會拿些吃的給他,但能力實在有限,自家還照顧不過來哩,那孩子是個懂事的,吃百家飯又活了一年。他父母去世的第二年,忽然來了一對夫妻,男的說是這孩子的大伯?!?
“難不成是冒充的?”
老板擺擺手:“我們一開始也不太相信,問了他許多問題,都對答上來了,還給我們看了他和他弟弟來往的書信,身份應該沒有問題?!?
“那這孩子算是有了依靠,自家弟弟的孩子,總不會虧待?!?
老板鼻子里哧哧冷笑兩聲:“以為來了兩個閉眼佛,誰知是兩個睜眼金剛,那孩子的大伯和大伯母都不是甚好東西,當面人背面鬼,自他們來了,那孩子身上就沒有過一塊好地方,我聽他家隔壁的人說,半夜還聽到孩子的哭喊聲兒,還摻著婦人惡狠狠的話‘燙不死你這個小崽子’,那孩子當時也才五六歲大,被燙得哇哇大叫,嗓子都叫破了。以前被他爹媽照顧得白乎乎的,又可愛又乖,如今被人這樣虐待……”
兩個旅人聽了直拍桌板:“造孽!造孽!占了人家的房子,還把人孩子當畜生一樣對待,這是什么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