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再也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一拍案幾,霍然起身。
由于動作過猛,他身形不禁晃了一晃,引得周圍幾位大臣一陣擔(dān)憂。
“陶老慢著些?!?
霍端孝和諸葛哲連忙起身攙扶。
但陶潛渾然不顧,抓起那份帶著淚痕的考卷,步履踉蹌地沖向御階。
李徹正專注于手中一份卷子,被陶潛的動靜驚動,連忙關(guān)切道:“陶老,何事如此急切?當(dāng)心腳下,莫要摔著了!”
陶潛卻已來到御案前,也顧不得太多禮節(jié),雙手將那份考卷高高舉起:“陛下!陛下!此文......此文您一定要看!老臣......老臣......”
李徹見他如此情狀,心知必有非凡文章出現(xiàn)。
他接過卷子,入手便覺紙張有些異樣。
目光落下,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帶著淚痕的卷面。
只是這一眼,李徹心中便是一動,嘴角不由微微勾起一絲弧度。
是他!
正是他苦等多時的答卷!
“陶老莫急,朕這便看。”李徹安撫了一下激動不已的陶潛,深吸一口氣。
懷著前所未有的期待,開始閱讀這份早已在他心中掛了號的策問。
陛下垂問君、民、世家之要。
草茅寒士,斗膽妄:三者之中,民最眾,亦最苦,卻最真!
李徹輕吸一口氣,面露震驚之色。
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一點鋪墊都沒有,直接大膽表明態(tài)度。
民為重!
李徹側(cè)目看向陶潛,心中有了計較。
怪不得陶老如此激動,他本就是農(nóng)學(xué)泰斗,是整個大慶除了自己之外,最贊成民主的人。
換個時代,那就是革命先鋒。
看到如此大膽的開篇,陶老自然是喜不自勝,全力推薦。
李徹凝氣,往下看了下去:
縱觀青史,王朝更迭如四季輪轉(zhuǎn)。
唯有田間農(nóng)人,市井小販,邊關(guān)士卒等百姓,始終如一。
所求者何?不過一餐飽飯,一身暖衣,一屋避雨,一條活路矣。
何人能令其活,便認(rèn)誰為君主。
故學(xué)生私以為,千載光陰,天下可無特定之君,無特定之官,無特定之世家,卻不可無生生不息之百姓!
天下,實乃百姓之天下!
李徹讀到這里,只覺得腦海一陣清明。
這文章毫無詞藻堆砌,甚至近乎于白話文,但其中的情真意切卻是撲面而來。
是他,絕對是那位學(xué)子!
若無在底層生活的經(jīng)驗,是寫不出如此接地氣,又切入中心的文字的。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誠得人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