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多份考卷,即便分攤下去,每人也要審閱近六百份,這無疑是一項浩大工程。
所幸,上場考試的試卷已接近判閱尾聲。
又過了約莫一個時辰,當夜色完全籠罩大地時,上場試卷的初步篩選終于完成。
文載尹拿著一份統(tǒng)計好的清單,快步走到御階下,躬身奏報:
“啟奏陛下,上場試卷已初步審閱完畢?!?
李徹抬起頭,開口道:“念?!?
“其中,卷面有大面積污損、字跡難以辨認者,三百六十七人;帖經(jīng)錯漏過多、墨義理解偏差顯著,判定為不合格者,四千五百一十二人;曲解圣人原意、闡述荒謬不經(jīng)者,六百零五人?!?
“剩余答卷,共計兩千三百三十八份通過上場考核,具備審閱其下場答卷之資格?!?
李徹聞點了點頭,對這個殘酷的淘汰率并無意外。
科舉本就是大浪淘沙,尤其是首場科舉,大家都不太清楚規(guī)則的情況下。
“便將這兩千三百余份上場通過者的下場考卷,即刻找出,分與諸卿審閱?!?
“其余卷子登記在冊后,暫且封存?!?
命令下達,殿內(nèi)的書吏、內(nèi)侍立刻忙碌起來。
依據(jù)編號,從那新堆起的小山中,挑揀出那兩千多份考卷,分發(fā)到各位閱卷官面前。
見眾臣已開始專注地批閱下場考卷,李徹也來了興致。
他吩咐懷恩道:“去給朕取一摞來,朕要親自看一看。”
“陛下,您也勞累一日了......”懷恩有些猶豫。
“無妨,”李徹笑了笑,“之前的帖經(jīng)、墨義,考校的是經(jīng)義理解,朕自問學問比不得在座諸位,便不班門弄斧了?!?
“但這一場不同?!崩顝氐哪抗鈷哌^那堆積的卷宗,“那三道邏輯題,答案固定,對錯分明,一看便知?!?
“而這道策問......乃是朕親自擬定,意在觀其志向,察其心術(shù),朕倒是能判得?!?
懷恩不再多,連忙去拿了一小摞試卷,恭敬地呈到御案之上。
李徹接過朱筆,開始批閱。
對于策問的回答,他心中自有桿秤。
自己出這道策問的目的,就是要篩選考生的政治傾向。
在皇權(quán)時代,揣摩上意,本就是策問答題的關(guān)鍵所在。
對李徹而,評判的標準很簡單。
若答案明顯偏向于維護世家和官僚利益者,便是毫無疑問的下等。
他登基以來,種種舉措皆在打壓世家、整頓吏治。
若連這點政治風向都嗅不到,還在為既得利益集團搖旗吶喊,要么是蠢,要么是立場有問題,皆不堪大用。
若答案一味強調(diào)君權(quán)至上,鼓吹帝王乾綱獨斷這類答案,勉強算是中等。
這雖是直接拍皇帝馬屁,但缺乏對復雜國情的深刻認識,流于空泛。
而且,他料定這類答案數(shù)量絕不會少,畢竟風險最小。
唯有那些將‘民’置于君權(quán)、世家之上,闡述民為邦本之理,為民請命者......
方是李徹心中期待的上等答案!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