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半個時辰后,諸臣便在內(nèi)侍的引領(lǐng)下,來到了乾清宮。
“臣等參見……”
“免了?!?
“大伴,你念一念這兩份奏本?!?
朱由檢用手指點了點桌案上的兩份奏本。
“是,皇爺?!?
等王承恩念完后,暖閣內(nèi)的幾人皆是皺起了眉頭。
“都議一議吧,戰(zhàn)事重要,但也不能讓百姓們挨餓受凍不是?”
“煤炭的事,倒是好說,頂多再有月余,天氣就會變得暖和起來,市面上對煤炭的需求量會降下來,但糧食、布匹、鐵器等物資該怎么解決?”
“還有那些工坊,總不能讓他們因為原料、燃料短缺而停產(chǎn)不是?”
朱由檢說完后,郭允厚率先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順天府的物資短缺,只是暫時的,等過了這段時間,定會有極大的緩解?!?
“糧食的問題,臣可以先開放通州等地的太倉,放出糧食,平抑物價,等夏糧收上來后,再補足太倉的缺口。”
朱由檢聽后,微微頷首。
郭允厚則是繼續(xù)道:“至于煤炭……朝廷不妨先放開禁令,讓百姓們以木柴為燃料,先度過難關(guān)再說?!?
朱由檢卻是擺手道:“不可,朝廷政令,豈能朝令夕改?”
“既然已經(jīng)禁止百姓軍民隨意砍伐,那就要貫徹到底?!?
朱由檢可是見過清末的京城老照片,放眼望去,全是光禿禿的沙土、石頭,一點植被都沒有。
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那么嚴重,但已經(jīng)有了苗頭。
想想吧,百萬人口居住在京城及其周邊,每日光是消耗的柴火就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
開門七件事,柴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果不加以限制,京城周圍的樹木,早晚會被砍光。
而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潛移默化,京城軍民百姓,已經(jīng)習慣了用蜂窩煤、煤炭等燃料,如果這個時候再放開禁令?那之前的努力不是白費了嗎?
自己的提議被拒絕,郭允厚也有些啞然。
工部尚書宋應星,適時的起身道:“陛下,臣以為,想要解決京畿軍民百姓的薪炭所需,還是得從各礦場想辦法。”
“房山那些小型煤窯,依然可以開采,朝廷不妨將這些煤窯用撲買的方式,賣給商賈士紳們,讓他們?nèi)ス蛡蛉耸珠_采。”
“朝廷只需要遣員管理,征收礦稅即可,各官營礦場,可以抽調(diào)一些老匠人,指導他們?nèi)绾伍_采?!?
“宋部堂,煤窯是需要水泥和鋼鐵的,水泥倒是好說,頂多就是先從新城那邊抽調(diào)一些,但眼下這個……”
“唉,冒府丞,新城那邊的工期可是緊的很,咱家上哪里去給你抽調(diào)水泥去?”
冒襄的話還未說完,就被李國輔出打斷了。
朱由檢皺眉道:“新城的工期可以放緩,水泥優(yōu)先供應各煤礦?!?
有他這話,李國輔也不說話了。
但冒襄還是一臉難色道:“陛下,諸位上官,水泥的問題解決了,剛鐵的事怎么辦?”
宋應星接話道:“大軍所需的軍械,已經(jīng)籌備的差不多了,新城的工期若是可以放緩的話,那如今鋼鐵的產(chǎn)量足夠用了,順天府和工部可以從各煉鋼工坊采買?!?
“眼下最要緊的,就是讓房山那些小煤窯盡快恢復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