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寧成城門口車水馬龍,進出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
讓碩壘等人驚異的是,除了穿著明軍服飾的兵卒,和明顯是漢人打扮的商賈外,竟有大量身著蒙古袍服的牧民,他們或騎著馬,或趕著馬車,神色自若地穿梭于城門內(nèi)外,與守城的兵卒似乎頗為熟稔,并無任何被盤查刁難的跡象。
孫承宗、祖大壽二人也下了車,就站在路邊,前者先是看了眼碩壘等人,繼而適時的開口道:“臺吉請看,這集寧城,如今已是我大明與漠南諸部共居之地,無論漢蒙,皆是大明子民,均可自由出入,公平交易?!?
碩壘目光微凝,點了點頭,并未說話。
這樣的場景,讓他趕到很是驚奇,草原上的牧民,和關(guān)內(nèi)漢人爭斗了數(shù)百年,何曾能如此坦然的,面對甲胄鮮明的明軍?
眾人并未在城門口過多停留,車隊徑直入城。
城內(nèi)的景象,更讓這些來自漠北的首領(lǐng)們大開眼界。
寬闊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旌旗招展。
販賣的商品琳瑯滿目,從中原的茶葉、綢緞、瓷器、鐵鍋,到草原的皮毛、奶酪、風(fēng)干肉,應(yīng)有盡有。
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漢語、蒙語交織在一起,顯得異常熱鬧而富有生機。
“這里的漢人商賈,不怕我們蒙古人嗎?”
浩齊特部臺吉諾爾布忍不住低聲用蒙語問旁邊的綽爾滾。
綽爾滾畢竟與明人打交道多些,低笑著回道:“諾爾布安答,在這里,所有人都是大皇帝陛下的子民,只要守大明律法,按時納稅,沒人會無故尋釁。”
一指不遠處正在交易的牧民,綽爾滾笑道:“你看那些牧民,他們用皮毛換到了鹽巴和茶磚,臉上都帶著笑呢。”
碩壘默默聽著,目光掃過那些正在進行交易的牧民,看到他們從漢人商賈手中,接過小小的布袋和黝黑的茶磚時,眼中流露出的滿足感,心中不禁一沉。
這種通過公平交易獲得的必需品,遠比依靠部落征戰(zhàn)、分配或者首領(lǐng)賞賜要來得穩(wěn)定和誘人。
隊伍繼續(xù)前行,在距離總兵府不遠的地方,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聲音來自街邊一處寬闊的院落。
祖大壽示意隊伍稍停,對孫承宗和碩壘等人介紹道:“閣老,碩壘臺吉,此乃集寧官辦學(xué)堂,城內(nèi)適齡孩童,無論漢蒙,皆可入學(xué)啟蒙?!?
帶著一絲好奇,碩壘等人,在孫承宗和祖大壽的陪同下,邁步進了大門敞開的院落,走到學(xué)堂窗外向內(nèi)望去。
只見寬敞的學(xué)堂內(nèi),數(shù)十名年紀相仿的孩童正襟危坐,有穿著棉布衣服的漢家子弟,也有穿著蒙古袍子、臉頰紅撲撲的牧民孩子。
所有孩子,正跟著一位穿著儒服的青年,齊聲誦讀著《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
聽著那整齊劃一的漢話誦讀聲,碩壘和他身后的一些首領(lǐng)盡皆色變。
碩壘臉色有些陰沉的看向?qū)O承宗。
對他的反應(yīng),孫承宗不置可否,捋須道:“王化之道,在于教化,習(xí)圣賢書,明禮儀,知廉恥,方能成為安分守己之民?!?
“陛下有旨,凡大明疆域之內(nèi),各族子民,當一視同仁,共享文教之澤?!?
“將來,他們中或許有人,還可以坐到老夫如今的位置,這些都未嘗可知。”
碩壘嘴角抽搐了一下,沒有接話。
孫承宗這話也就糊弄糊弄碩壘他們了,大明雖然也曾允許交趾人參加科舉,出仕為官,但晉升的空間很是狹窄,任官的地域也有著嚴格的限制,并不和漢家子一樣。
至于說做到大明內(nèi)閣輔臣……
等這些孩童和他們的子孫,徹底忘了他們的出身后,或許還有可能。
至于現(xiàn)在這些孩童,他們將來最好的去處,就是在中舉之后,重新回到草原,擔(dān)任地方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