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華夏的工業(yè)水平不行,沒有自動機床,車出來的所有零件全靠人工。
等級越高,制造出來的零件精度才越高。
九級工人制造出來的零件精度可以高達0.1毫米以上,甚至上手一摸,憑借著手感就可以知道零件的誤差。
可最低級的一級工,別說控制誤差在0.1毫米以內(nèi)了,就是想要控制在兩三毫米以內(nèi)都困難。
不給師傅打下手,打個三五年,都沒辦法自己勝任工作。
可整個華夏的九級工人又有多少?
能撐得起華夏日益蓬勃的制造業(yè)嗎?
不可能。
那他們2號研究室如今制造出來的這臺自動機床,就徹底改變了華夏工業(yè)制造不精的難題。
如何利用自動機床制造零件他們都試過了,小夏將制造方式設(shè)置的十分簡單且人性化。
只要稍微調(diào)動一下數(shù)字,按兩下按鈕,就可以完全進行。
華夏的工業(yè)怕是要變天了。
2號研究室所有人都因為機床能達到精度毫米精度而欣喜不已,第一時間就讓擅長的人寫報告,將這一成果匯報上去,甚至約定好了一會兒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飯慶祝。
可夏黎心里卻知曉,毫米的精度,只處于后世的中精度機床范圍,連高精機床都算不上。
不過這一點倒是也不用擔心。
自動機床被研制出來,很快就可以投身于制造計算機的應(yīng)用當中。
而有了運算能力更強大的計算機以后,完全可以將自動機床上的集成電路更換為微處理系統(tǒng),到那時的自動機床精度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說不定運氣好的話,可以提高到后世的高精度機床的毫米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