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代善是個精明人物,似乎想改換門庭,讓子孫棄武從文,女兒賈敏嫁給自己,自己家乃是鐘鼎翰墨之族,自己也有了功名,賈赦之妻亦是書香門第,賈政娶妻王子騰之妹,又聯絡了四大家族的情分,平常督導賈政讀書上進,令其從科第出身。
賈敏卻道:“父親的心思我猜得八、九不離十,無非是將來大哥哥襲爵,給二哥捐個官兒做。雖說咱們這樣的人家捐官容易,但是終究比不得名正順從科舉考上來的?!?
林如海眼里閃過一絲激賞之色,可不就是賈代善臨終奏本,給賈政謀了主事之銜,話說賈家的男人沒什么本事,女兒卻個個出色,不管是如今的賈敏,還是日后的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論及才氣品格,比之賈赦賈政并賈珍賈璉賈珠賈寶玉賈環(huán)等人都遠勝十倍。
念及于此,林如海忽然想起賈璉,他自然不喜歡賈璉的為人品行,但是卻感激他做主讓雪雁送黛玉的靈柩回鄉(xiāng),倘若沒有他,只怕黛玉死后都不得安息,何況他現在只是個三歲孩童,懵懂無知,若是好生教養(yǎng),絕不會和前世一樣好色貪財,平庸無能,明明賈璉長得好,資質不差,手段也圓滑,偏偏放在賈母和王夫人跟前養(yǎng)活,竟然連賈珠的一零兒都不如。
賈璉之母李夫人去世得早,賈赦娶的填房身份又太低,他自己貪杯好色,萬事不管,故賈璉自小便沒住在東院。
賈璉落得那樣下場,想一想也怨不得誰,哪有做父母的不疼自己的兒子卻疼侄子去?對賈寶玉賈母都沒有如何教養(yǎng),溺愛得天天不去上學,如何會留意賈璉的學業(yè),而王夫人有自己的兒女,又只是嬸娘,自然不會管賈璉如何。
賈家對黛玉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二房做主,林如海十分憎恨,樂意給二房添堵,扶持大房一脈,賈赦偏安一隅,和黛玉很難見面,雖沒照應黛玉,卻也沒對不起黛玉,自己想方設法地讓賈璉比賈珠更出色,免得他將來幫襯二房管事跑腿還沾沾自喜。
婚乃兩姓之好,妻族子孫長進是好事,他可不想讓榮國府抄家滅族之禍殃及林家。
林如海問起榮國府的孩子,賈敏只道他羨慕自己兩個哥哥都有兒子,心里一酸,沒有多想便開口道:“母親信中說,二哥家的珠兒三歲啟蒙,如今不過五歲,已經認得幾千個字了,元春生在大年初一,今年一歲了,可巧和祖父同一天,竟也伶俐得很,父親甚是疼愛。”
林如海問道:“怎么沒提大內兄家的哥兒?”
賈敏聞,眉頭微微一皺,道:“老爺不說,我還沒留心呢,算算年紀璉兒今年三歲,也該啟蒙了,偏大嫂去年沒了,只剩他一個孩子,大哥哥房里沒有主母照應,必然養(yǎng)在母親跟前,怎么母親信中竟不曾提起,反倒對二哥房里的兩個孩子贊不絕口?”
賈敏越想越覺得不對,母親是不是太漠視大哥哥一房了?
大哥哥再不濟也是榮國府名正順的長子,璉兒是繼承宗祧的長子嫡孫,身份遠比賈珠貴重,不能因為大哥哥無能便瞧低了璉兒。
大哥的婚事是父親親自請了官媒登門求娶的,大嫂出身書香門第,父兄雙翰林,根基清貴,家風清正,她本人文采風流,深明禮義,自她進門后自己與她十分交好,不過因為大嫂多年未能生子一直郁郁寡歡,反是后進門的二嫂王氏先生了賈珠,因而母親更喜歡二哥一家,大嫂在一年后生下賈璉,卻又日益虛弱,不足三十便即亡故。
自己進門多年無子,難免有些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慨,幸而林如海不同于大哥哥一房又一房的小老婆納進門,如今又打發(fā)了那些丫頭。
林如海道:“不如去信問問大內兄,若是有什么為難的,咱們做姑父姑媽的好幫襯一二?!?
賈敏卻是面色躊躇,她素知大哥哥脾性,性格風流,不喜讀書上進,故不得林如海喜歡,不如二哥同林如海的交情好,如今林如海忽有此語,她覺得有些奇怪。
林如海笑道:“大內兄身為長子卻不思上進,故覺有些不妥,如今經歷的事情多了,反看得更清楚了,大內兄也不是不學無術,雖然性情浪蕩些,但是沒給家里惹過大禍,聽說大內兄于鑒賞古玩書畫一道極有天賦,相見之時還想討教討教?!?
賈敏見林如海不似往年那樣看待賈赦,眼里頓時閃過一絲喜色,忙道:“老爺過譽了,大哥哥這份眼力只比尋常人強些,卻比不得老爺。”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