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宗仁一行就來到煉油廠外的軍營。說是軍營。其實就是幾十棟連體的木屋,只能遮風擋雨。等士兵們?nèi)考虾?,他心底暗暗贊了句。因為他能看出。費文華在征兵中很花了心思。除了直屬的全部由國內(nèi)士兵組成的警衛(wèi)營外,一團和二團都是和國內(nèi)聯(lián)系緊密的撣族、還有當?shù)刂袊泼瘛⒗獱柨蜕贁?shù)藏族同胞,規(guī)模最大的三團,大部分都是孟加拉士兵。別看孟加拉士兵只有一個團,但人數(shù)卻和一團二團相當。這樣做也是小花招,一來安撫孟加拉士兵,做出人數(shù)一樣不偏心的假象,二來因為就算三團兵力多,但編制只有一個團,軍官數(shù)量其實不如前者。萬一有事,一團和二團能快速擴充,三團卻因為本身超編,擴充起來就很難,即使拆分,軍官數(shù)量也要少。
從士兵衣著,都是清一色國防軍標準的熱帶雨林作戰(zhàn)服。輕武器還行,大部分都是援助的民元式步槍、漢二型和漢三型輕重機槍(歐戰(zhàn)時期國防軍裝備的zb26和自產(chǎn)版馬克沁)和擲彈筒,還有不少sc34沖鋒槍(國造mp40)。迫擊炮也不少,還能見到早已被國內(nèi)淘汰的160毫米遠程迫擊炮。炮兵團三個85毫米榴彈炮營和兩個105毫米炮營,卡車和吉普車較少,適合爛泥地的輕型大輪拖拉機卻很多,裝甲力量則還是空白。至于西北普遍使用的155和210毫米級重炮,這邊根本沒裝備。這也不能怪國內(nèi)不重視費文華,而是路不通,野戰(zhàn)機場吞吐量有限,就算運來重型裝備,后續(xù)彈藥也沒法保證。
錢德拉的部隊不在這里,但聽費文華說,大部分裝備和他類似,多出了二十架化蛇戰(zhàn)斗機。在與日本開戰(zhàn)前,國內(nèi)還交付了兩個營的25型坦克和一千輛軍車給他。
知道自己手里的軍隊是什么樣子后,李宗仁就地開始整編。將在印度的中國和錢德拉的部隊都編入印度集團軍,以便統(tǒng)一指揮。獲得錢德拉同意后,他的三個師改為印度第一軍第一、二和三師步兵師,將兩個裝甲營獨立出來改為第四裝甲旅,繼續(xù)由錢德拉出任司令,并請他擔任集團軍參謀長。費文華的獨立軍改為第五步兵師,本人出任副參謀長。最后還將駐阿富汗的陸軍32軍153、154步兵師、波斯灣的25軍109師、38軍183師和第16高原山地旅,還有空軍一個混成大隊等增援部隊即將抵達的消息告訴大家,振奮士氣。
正說話著呢,天空突然變色,不到幾分鐘就暴雨如注,剛才奚落費文華的幾名軍官這才明白,為何這里的士兵隨身都帶著雨衣。
完成整編后,李宗仁將這里的情況發(fā)給總參謀部。隨后兩天,從白沙瓦轉道喀什。然后飛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第16高原山地旅陸續(xù)抵達。不過這條航線實在是太艱苦,花了半個月才將七千多名高原山地兵運抵迪格博伊??倕⑼飧木幏桨负螅紤]到山地兵增援速度慢,還將駐扎在昆明威懾緬甸的西南集團軍,第35軍166師立即空運加強印度集團軍。還調(diào)整方案,讓駐扎在阿富汗和印度邊界的153和154步兵師也搭乘飛機逐步來迪格博伊,至于白崇禧支援的109師和183師則在稍后直接去孟買支援英軍??哲娨惭杆俳庸軝C場,用運輸機送來大量建筑材料、航空汽油和彈藥,還建設起新的導航塔,最后派來24架雷電戰(zhàn)斗機、48架化蛇乙戰(zhàn)斗攻擊機、16架轟十炸彈卡車和12架轟五組成的機群。最后在一名負責的技術士官的建議下。還將46輛專為熱帶雨林改進的25丙型坦克拆成散件,用飛機運到目的地后再組裝起來,為李宗仁送來首個直屬裝甲營。
有了這個辦法后,陸軍干脆在迪格博伊建起一個車輛維修基地,準備投送更多的坦克和重裝備。
英軍總司令奧林萊克,和因韋維爾被拖在中東無法離開的奎南中將得知李宗仁抵達后非常高興,立刻派來幾名聯(lián)絡官,還將一直在孟加拉和緬甸活動的奧德-溫蓋特上校和他的欽迪旅交給中國印度集團軍統(tǒng)一指揮。讓李宗仁傻眼的是,溫蓋特來時。竟然帶了三千名在敵后活動的英國人、緬甸人、印度人和廓爾喀人,而且他們已經(jīng)整整一個月沒能獲得任何補給,很多人連槍都沒了,最后更是在三天內(nèi)。就吃掉了他一個整編師的伙食......。
連續(xù)一周內(nèi),都有數(shù)百架運輸機來回迪格博伊和昆明,這讓飯?zhí)锵槎梢庾R到中國正在利用其龐大的運輸機群,迅速向印度東北集結兵力。消息傳出。震動了國大黨、印共和日本三方,因為他們都沒想到,在日蘇夾擊下。楊秋居然還敢干涉印度的事情。最著急的肯定是日軍,因為他們的地盤就在中國的眼皮底下。所以日本南方軍,緬甸第15軍軍長飯?zhí)锵槎梢庾R到危險后,立刻聯(lián)絡尼赫魯和印共總書記拉納迪維。
說起拉納迪維,就不得不提他的吠舍(意譯作居士、田家、商賈)身份。眾所周知,印度有嚴格的種姓制度,吠舍雖然被列為第三等,但說白了就是不事生產(chǎn)的婆羅門和剎帝利的長工,沒有政治權利。所以拉納迪維最早加入國大黨,就是希望打破傳統(tǒng)躋身權力階層。但國大黨內(nèi)保守力量巨大,最后只能憤憤退出。此時他遇到了gc國際印度代表羅易,并加入了印共。經(jīng)過十幾年的奮斗,終于成為權利高層人物。原本他還有很多競爭對手,但出于打敗中國,讓印度gc化的目的,莫斯科最后選中他出任總書記。因為他思想激進,一直提倡大印度,并提出過用武力徹底廢除種姓制度,讓蘇軍直接進駐印度的想法。
亞貝舍夫率15萬殘兵投靠印共后,斯大林就想盡辦法從世界各地增援。利用手中的力量,亞貝舍夫一舉幫助拉納迪維坐穩(wěn)位置,還將溫和的右派全部清洗掉。拉納迪維也兌現(xiàn)承諾,重用極度想獲得權力的左派底層黨員,號召全印度黨員發(fā)動革命,迅速將印共打造為一個擁有二十個正規(guī)陸軍師,數(shù)十支游擊隊,總兵力超過三十萬,黨員超過五百萬的龐然大物。因其中十八萬都是撤退下來的蘇聯(lián)老兵和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國際戰(zhàn)士,甚至還有一個坦克師。所以論軍事實力,它比號稱百萬,其實只有二十幾個師,還裝備不足的尼赫魯更強。
飯?zhí)锵槎傻娜齻€師團和海軍守備大隊加起來不足十萬,還要兼顧防御緬甸,加上最近從國內(nèi)來的船也越來越少,所以反而成了最弱的一方。當然,這個弱指的是紙面兵力,論作戰(zhàn)能力和士兵優(yōu)秀,他相信自己的部隊要高于其它兩派的。但他也不是傻瓜,當然不愿意獨自承擔進攻的任務,要知道他的補給和儲備遠不如另外兩派。
尼赫魯內(nèi)心其實不太想和中國開戰(zhàn),一直想專心先驅逐英國力量,完成真正的獨立和中國談判解決矛盾,所以對是否出兵猶豫不決。倒是拉納迪維躍躍欲試,蘇g中央也發(fā)來電報,要求印共趁中國還在集結兵力,盡快打掉深入印度東北的爪子,再配合尼赫魯打擊英軍,最后掉頭進攻伊朗重新打通波斯通道。在共同的敵人前,最后三方協(xié)商決定,由尼赫魯出兵五個師拖住比哈爾邦的錢德拉主力,不讓有機會支援東北。同時印共出四個師,日軍出一個師團,從西南兩面夾擊朗布爾,拿下這里后快速切斷大吉嶺,封鎖東北和錢德拉的陸路通道。
面對印度三方總計十個師的圍剿,李宗仁和中國正式踏足印度次大陸的首戰(zhàn),就這樣開始了......。
。
。(未完待續(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