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秘庫中出來,諸葛俊與魏伯方老老實實等在前殿。
他們都是聰明人,都非常清楚現(xiàn)在的地位來源于誰。一旦失去姜望的支持,被他們占據(jù)位置的人,首先就不會放過他們。
姜望本想把秘庫席卷一空,但靈空殿的秘庫里著實遺留不多,都是一些不怎么樣的法器,拿去變賣都很難有一個好價格。他得到了真正的靈空殿之后,對此更是不怎么在意了。最后還是決定保留一點作為殿主的形象。
帶路去傳功殿,本座要看一看本殿的功法秘術(shù)。姜望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靈空殿的秘傳功法上。
一個傳承已久的宗門,總該有些壓箱底的秘法。
殿主掌握本宗功法,自是應(yīng)有之理,魏伯方當(dāng)然更不會拒絕。
在他和諸葛俊看來,新任殿主大約是有一些財迷,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珍惜財產(chǎn),才會珍惜靈空殿嘛。
從這個角度來想,新任殿主掌權(quán)后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己的財產(chǎn),也就能夠被理解了。
就算是不理解,他也會強迫自己理解,至少也要假裝出理解。
當(dāng)下又在前帶路,一行人轉(zhuǎn)到了傳功殿。
傳功殿的守備比奉殿要嚴(yán)密一些,但也不會阻攔自家殿主。
姜望輕易地進入功法秘庫,掠奪他的收益。
靈空殿不同層次的功法秘術(shù),全都錄入在三卷玉簡中,不同層次的弟子,修行不同層次的功法。用靈空殿秘傳的印決解開禁制后,神念相觸,便能查知。
斗勉都能夠帶著鐘琴參與遲云山,他對靈空殿的掌控只會比姜望更徹底。這些靈空殿的功法秘術(shù),對前任殿主斗勉來說已經(jīng)不存在秘密,其中精華部分在斗氏應(yīng)該都有了復(fù)刻。
姜望更沒有敝帚自珍的理由,大概了解一番后,直接一股腦全部貢獻給了演道臺。
靈空殿怎么說也是傳承久遠的宗門,雖然有過好幾次滅頂之災(zāi),夠資格留存于傳功殿的功法、秘術(shù),也是琳瑯滿目。
可惜投給演道臺之后,所得貢獻不多。
零零散散近百種功法,一千多門道術(shù),一個宗門的底蘊,最后只換得兩千一百點法。
考慮到演道臺對獨創(chuàng)性的傾斜,這些道術(shù)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被人貢獻過,才會收益如此之低。最有可能的就是斗勉。以大楚斗氏的龐然,有人擁有太虛幻境名額是再正常不過。
如此想來,在這筆交易里,斗勉其實并沒有虧太多。靈空殿的價值,他早已經(jīng)榨干了一次,現(xiàn)在轉(zhuǎn)手給姜望來買命。之前在遲云山上的不滿,倒更像是為了避免姜望獅子大開口所做的表演。
若不是姜望在奉殿秘庫那里尋回了真正的靈空殿,這筆交易說不定還不如那一百萬顆道元石。
總的來說,雙方各有所求,各有隱瞞,也都算是達成了目的。
姜望原本在太虛幻境里累積了兩千三百點法,距離晉級只差七百點。現(xiàn)在有了這一筆進項,立即就將演道臺推進到了第三層,還多出一千二百點法。因為太虛第一騰龍的榮名效果,三層的演道臺,擁有四層的效果。
至于第三層真正晉升到第四層,已經(jīng)需要整整十萬點法。姜望現(xiàn)在只需要解封,也得三萬法才行。短時間內(nèi)幾乎看不到晉升可能。也不知左光烈當(dāng)初是怎么將演道臺推到那樣恐怖的層次……
靈空殿的功法,姜望一門都沒有看上。不說沒有直通絕巔的功法,連涉及神臨的功法都沒有,像是被人刨了根去。
完全不存在什么云頂仙宮時代的強大功法。
不過想來也是如此,若靈空殿真有那種級別的功法,也難以存留到現(xiàn)在,早就被人洗劫一空。
相對而,靈空殿的道術(shù)體系則較為復(fù)雜,以云法為主,其中確有一些亮眼的。但姜望也無心修行。
一來貪多嚼不爛,他專注火木兩行道法,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戰(zhàn)斗體系。二來還是出于同樣的理由,這些道法斗氏已經(jīng)全部知根知底,以斗氏的底蘊,輕易就能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種破解的法門。以姜望的天賦與層次,花費太多心血在這些道法上面,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對于修行上的事情,姜望一直很清醒。
將靈空殿的收益大致歸攏了一下后,姜望的此行已經(jīng)算是有了一個結(jié)果。此刻存在于云頂仙宮廢墟里的靈空殿,就是他最需要的收獲。至于其它,或多或少,也都算是附贈了,沒什么可貪求的。
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出得功法秘庫后,姜望隨意與他的兩大心腹敷衍了幾句,便忽然看向魏伯方:魏長老,如果讓你掌控靈空殿,你覺得如何有信心經(jīng)營好嗎
魏伯方一下子慌了神,指天畫地發(fā)誓:天地可鑒,日月可表。屬下對殿主忠心耿耿,絕無僭越之意!
不管是演的還是真的,這番態(tài)度姜望很是認可。
當(dāng)下微微一笑,表情和緩道:本座是說,如果讓你以首席長老之位,代行殿主之職呢靈空殿當(dāng)然屬于本座,但本座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且醉心于修行,恐怕沒有太多的時間負責(zé)宗門事務(wù)。若要找一個人來負責(zé)這些事情,魏長老你是本殿元老,對本殿非常了解,又深孚眾望,實在是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