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家里窮的吃不上飯了,卻也要在社火這一天給“關(guān)公”獻上一袋米的窮農(nóng)。
凈明感覺這群人愚蠢的可憐。
于是他故意在一場重要的社火場合里,折斷了高蹺,醉醺醺的躺在了地面,故意的表現(xiàn)出“凡人”的一面。
讓他們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么神!
你們在自欺欺人!
真要有神,為什么不救自己的父親?
真要有神,為什么扮演神的他,會如此凄慘?
但沒人信。
他們只認為凈明根本沒有學(xué)到他父親的本事,失去了讓關(guān)公附身的能耐,他父親的死,也根本不是什么飲酒過度,只是……完成了關(guān)公給他的任務(wù)罷了。
甚至,在他父親死的那天,村民們還傳,他父親和關(guān)公是同一天死的,這是……他媽的祥瑞!
那天后,凈明消失在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從此再沒有人能夠狂飲三斤白酒,還能踩著高蹺保持清醒的人,社火沒了關(guān)公,大明寺多了一個凈明。
凈明本來打算老死在大明寺內(nèi)。
直到這一天。
神,真的出現(xiàn)了。
和父親說的一樣,他就像是人看螞蟻一樣,一腳……帶走了大明的安穩(wěn),也帶走了凈明心中最后一絲底線。
“我,要成神。”
“……”
這是嗔在繭內(nèi)做的夢。
如同走馬燈一般,將他前半輩子的事情走了一遍。
很多事情,身為凈明一部分人格的他,并不清楚,尤其是為什么凈明會出家,為什么他會做出這種事情。
死亡前的走馬燈,以及破繭重生后的新生,幫他解開了很多謎團。
凈明狠下心來分開了自己的五個人格,貪、嗔、癡、慢、疑,因為他想成神,而父親的那句“神,是沒有人性的”這句話,成為了改變凈明一生的話。
在扮演關(guān)公的時候,他見過貪婪的地主,見過憤怒的父親,見過沒有主見愚癡的農(nóng)婦。
見過傲慢如高山一般遮蔽了雙眼的大明皇上。
以及生性多疑的自己。
放棄人性,才能成神。
凈明不想去做父親口中的那只螻蟻,也痛恨那些“害死”父親的愚癡民眾。
甚至,當凈明剃度出家之后,在寺院里也能看到和當初跪拜他的村民一樣愚癡的信徒。
人,都一樣。
愚蠢。
無知。
貪婪。
傲慢。
多疑。
想要成神……就得斬去這些。
于是,便有了貪嗔癡慢疑。
嗔也終于明白,為什么只有自己最特殊了,因為凈明本就不是一個喜好生氣的人。
他的怒,來自于他的父親。
那個因為如同毒藥般的三斤白酒,痛苦讓父親的臉,變得常年猙獰,如同“憤怒”一般。
他恨的不是那白酒。
憤怒的也不是那些愚昧無知的跪拜者。
他憤恨的是……這不公的世道!
“幺兒,既然世間沒有神,那我們就變成他們的神!”
“幺兒,舉起你手中的刀,砍了他,砍了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