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這樣好的東西?
為何別人不知道偏夏清寧曉得?
王夫人讓夏清寧形容一下那東西的長相,夏清寧卻直接表示自己可以把圖紙畫出來。
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琴娘連忙端來了筆墨紙硯,夏清寧一邊畫圖紙一邊解釋起工作原理。
“你瞧,繡娘只需要將力作用于腳踏板上作原動力,使桿件做順時針運動,通過桿件使滑塊橫向右運動……當繡娘卸去對腳踏板施加作用力時,由于重力作用,桿件將逆時針運動,拉動滑塊向左移動,如此一個循環(huán)完成,一塊布就織出來了?!?
王夫人越聽越驚訝越聽越歡喜,她知曉織布的流程,自然知曉這法子是的的確確可行的。
只是,線下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如何尋找木匠?
這樣的新奇玩意兒可不是一般的木匠可以建造出來的。
夏清寧也深諳其道,人對于自己不曾見過的東西是難以想象的。
是以,她也提前想好了法子。
“依我愚見,是貼榜招募廣而告之,自然有厲害的工匠找上來,不過酬金是少不了的?!?
王夫人擺了擺手,滿不在乎道:“若是真能夠弄成這筆買賣,還不知道能賺多少銀子呢。酬金多一些便多一些吧?!?
夏清寧點了點頭,“再一個,不同的零件最好由不同的工匠來鍛造,最后再組裝到一起?!?
王夫人是生意人,自然明白夏清寧這樣做的意思。
若是所有圖紙都讓一個工匠把握了,那梭織機就能在外頭量產(chǎn)了,她們的優(yōu)勢就不明顯了。
這和水車又不一樣。
夏清寧并不想靠著水車牟利,是以對工匠毫無保留。
可,這梭織機她是獨獨提供給繡坊的。
解決了這個大問題,王夫人登時覺得自己一身輕松,走路都輕快不少,再不像前幾日那般唉聲嘆氣的。
琴娘也是打心眼高興。
卻不僅僅是因為繡坊的事情,更多的是因著夏清寧安全無虞地回來了,這才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情。
琴娘張羅著下廚,準備了一桌子的好菜,原本是留了王夫人一起吃的。
可王夫人是個行動派,滿心滿眼就想著如何能夠快些把梭織機造出來,就想著回去寫告示的事情。
琴娘也就不再勉強。
不過一日的時間,王夫人就做出一個告示來,募召工匠。
十日的時間,毛遂自薦的便有三十人之多。
可造梭織機的工匠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控制好人數(shù)分配零件的鍛造,一些人又負責組裝。
再者,這些工匠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有些人明明沒有那個金剛鉆也要攬那個瓷器活。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