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清給了晉商五百八十萬兩白銀和二十六萬兩黃金,為保證這批財貨不被山林中土匪覬覦,八家晉商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在晉商看來,大清鑲紅旗貝勒岳讬是個深明大義之人,為保障這批財貨安全派出了鑲紅旗戰(zhàn)力最強的斥候牛錄,帶兵的牛錄額真令額更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悍將。至于說商隊中的明軍,幾乎都是山西汾州官軍,屬于給銀子就能當(dāng)苦力的那種破爛兵。坐在商隊中部箱車中的梁家福,裹緊了身上皮襖神色緊張地坐在一個厚實小木箱背靠在身后大木箱上。
二日前,梁家福帶領(lǐng)商隊從淶水鑲紅旗大營出發(fā),一路上碰到了許多股敗逃的大明官軍,可他們一看到女真鐵騎個個嚇得望風(fēng)而逃。這一路百余里靠女真鑲紅旗斥候的威勢,一點也沒遇到半點襲擾。梁家福其實最擔(dān)心的路段是在臨近紫荊關(guān)五十里的官道,這里是鑲紅旗斥候騎兵折返的地方,他真心希望范永斗能帶人在此接應(yīng)。梁家福想罷,右手從膝蓋上小碳爐離開,他挑開遮蔽箱車的棉布簾,看了看外面道路上倒伏的尸體。
梁家福還貓哭耗子為死亡百姓流露出一絲同情時,他的耳邊突然傳來一聲不大的爆響。這聲夾雜在平安牛角號聲中的不大爆響,并沒有立刻引起車隊里明軍的重視,明軍護衛(wèi)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道路上的障礙物上,護衛(wèi)車隊安全的職責(zé)似乎和他們沒有多大關(guān)系??勺鳛樯剃牭闹魇氯肆杭腋s不這么看,他放下碳爐鉆出車外站立在顛簸的箱車上向四周望去。梁家福看到此處官道由東向西有兩座前后相隔不遠高約三十來丈的小山,這兩座小山分別坐落于官道兩側(cè),山頂上各有數(shù)個騎馬鑲紅旗斥候在此巡視。
小山后三里才是百丈高山,好像火銃聲上從北面高山上發(fā)出的,于是,梁家福和鑲紅旗斥候騎兵都把觀察重點放在了北面高山上。而西面小山在半山腰巡查的六個鑲紅旗斥候,也有二人下馬徒步向山頂走去。在山頂夾縫中躲藏的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張友海,耳邊聽到女真斥候越來越近嘰里呱啦女真話時,頓時嚇得眼淚直流小便失禁。張友海前天才成為孤兒,他的父親死于崇禎二年烏鴉巖戰(zhàn)場,張友海的母親因失去丈夫悲傷過度在崇禎三年死于傷寒。
三天前張友海相依為命的奶奶,也在逃難的路上因饑餓倒伏在路上,奶奶臨死前從懷里掏出一小塊舍不得吃的黑饃交給張友海要他趕緊逃命。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張友海草草給奶奶壘了墳頭,跟隨逃難的人流向西跋涉。靠著奶奶留下的黑饃,張友海堅持到了白龍溝。然而,當(dāng)建奴韃靼趕來的消息傳來時,只有十一歲的張友海再也跑不動了,求生的本能讓他爬上山頭找了個僻靜大石下躲避。隨著鑲紅旗斥候離他藏身處越來越近時,張友海自己也感到求生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張友海在小山上看到了鑲紅旗韃靼對躲藏百姓的屠殺,別看張友海只有十一歲,也知道他要是被韃靼發(fā)現(xiàn)也難逃被屠殺的命運。
就在張友海因恐懼準備逃跑時,他突然看到眼前雜亂的草叢中露出一個頭上頂滿亂草充滿友善的人。這人對張友海先是做了個禁聲的手勢,然后向他招了招手。再次揚起求生本能的張友海悄悄地走向了五步外的這個人,到了近前張友海才發(fā)現(xiàn)這人披著件與雜草顏色極為近似的長布條斗篷,當(dāng)張友海一靠近這人一般把張友海拉了過來按在身下,同時用斗篷把這個孩子遮得嚴嚴實實。也就在他們剛剛隱藏好,鑲紅旗斥候就站在張友海剛才呆的巖石上四處瞭望。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鑲紅旗斥候拿起牛角號吹出一個長音表示這里并未有埋伏。也就是這一炷香的時間,張友海覺得心都快跳了出來,他懂事的把嘴咬住衣袖生怕發(fā)出一點聲響連累這個好心的叔叔。站在山頂上的鑲紅旗斥候在發(fā)出平安號音后,并沒有急離開,而是靜靜注視著山腳下即將通過的車隊。也就在這緊張的時刻,遠處北方高山上響起了三聲清脆的火銃聲,山頂上負責(zé)警戒的鑲紅旗斥候很自然被他身后火銃聲吸引,他關(guān)注的目光轉(zhuǎn)向了北面高山。也就在鑲紅旗斥候眼光轉(zhuǎn)移的瞬間,張友海身邊的破奴軍手抓火銃猛地站了起來,他對著只有三丈外的鑲紅旗斥候就是一銃……。_k